川魯遊
公元1995年7月。我一家三口,妻陳舜玉、女邱曉瑩。同侄邱鋒銳伉儷,其子邱海丹及母蔡愛梅,一行七人,組團旅遊。15日從汕頭起飛赴成都。旋驅車遊樂山,登峨眉。再折回成都,走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從成都乘火車抵重慶,觀渣滓洞、白公館。看大禮堂、洗溫泉浴。至重慶朝天門登船,別山城,遊大小三峽。22日去黃鶴樓,機場道別。我一家赴青島,鋒銳舉家返廣州。
遊程8天,水陸空俱備,老中小齊全。遊山玩水,尋古探幽,偶有所感,記以備忘。樂山大佛7月15日。從汕頭乘西南航空公司機抵四川成都,導遊張豔小姐迎接引導。下午抵樂山,參拜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拾級而下,有驚無險。往上仰觀,高71米的大佛,座於烏江、岷江、青衣江交彙處。大佛依山而坐,麵對洶湧的江水,神態安詳,善眉慈目。大佛真大,小腳趾甲可以坐三、四人。
登金頂悟出一些道理。人家說的,不可全信,謂之上山不問下山人。沒有做過的,可以嚐試一下,叫吃一塹長一智。
下午,至清音閣,遊山看猴。奈天晚,路滑,走了一個多小時返回。看不到猴卻賞了景。雨後山清水秀,層林滴翠,溪流清冽,雖揮汗如雨,但賞心悅目,遊興不減。
晚,仍住紅珠山賓館。成都訪古7月17日。從峨眉回成都。上午赴都江堰,此為李冰父子率川民構築而成。是舉世聞名的水利樞紐工程,四川"天府之國"的源泉。導姐說,四川人奉李冰為川主,沒有李冰,不堪設想。香火不斷的雙王廟正是人民懷念李冰父子的佐證。
遊杜甫草堂。詩聖杜甫避亂曾住成都,相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於此寫就。杜詩多反映人民疾苦,為民呼號,人民愛詩及人,建草堂懷念他。
到武侯祠天晚,已是關門時間,門衛不讓進。導姐求情無效。司機以情感人,終於讓進去一遊。武侯祠實是劉備廟,正麵書"漢昭烈帝廟"。右側牆上方刻"武侯祠"。據介紹,劉禪登基後,建劉備廟。後人把武侯祠同劉備廟合一,但世人都叫此為武侯祠,劉備廟無人稱呼。諸葛亮活在人民心中,是因他治蜀有方,嚴以律己,愛民如子。而身為皇帝的劉備倒讓人淡忘了。這些景點,似是刻意安排的,讓人悟出一個道理:千年功罪,任人評說:
原路返回,一亭有攝影者,獨具匠心。借大佛平行之高度,讓人攝影。鏡框裏有多種形象,摸大佛耳朵的,摳大佛鼻子的,托大佛下巴的,神態各異,不拘一格。攝影者各起照名,如"財大氣粗"、"佛保平安"等。攝影者特指"財大氣粗"給我。我說,我不是做生意的,沒多少財。再說,財大也不能氣粗。就照張"佛保平安"吧。攝影者隨聲附和,連說如此最好。閃光燈一亮,曉瑩為我留下了與佛同在的"佛保平安"照。大家依意各各留影,樂趣無窮。
晚,到紅珠山賓館住宿。我們住8號樓,飯後散步至近處蔣介石曾住過的4號樓。清風送爽,環境幽靜。昔日一代名人住,如今尋常百姓來。曆史已作了結論,現實正在腳下延伸。峨眉金頂7月16日。驅車登峨眉山最險峰金頂。導遊張小姐告知山上寒,各要備禦寒衣物。初,我執意不備,不信山上下反差如此大。車至半山停歇,見很多從山上回來的人,都穿軍大衣,、估量山上真寒,也隨大家,在小攤上租了件軍大衣,信步往纜車處。導遊說不遠,約20分鍾即到。沿途抬滑竿的很多,爭著要抬你,導遊示意不必。但沒做過的,總想嚐一下,好奇心使我花了十五塊錢讓抬一段路。小路滑陡,抬竿的跑得快,反覺被抬著不如徒步走自由自在。
至纜車處,薄霧籠山,涼風習習。真的寒氣逼人,慶幸有租軍大衣。排隊登纜車,很慢。忽然,煙消雲散,豔陽高照,頓覺寒氣全消。無師自通,大家都脫下了軍大衣,或抱、或披,自此成了負擔。
纜車停處,離金頂不遠,約走十分鍾即到。山上有塊巨石,上刻"金剛石"三字。正拍照,導姐提醒小心。一望心發麻,山陡如削,深不見底。導姐說,每年這裏均要跳幾個人。因這裏可見佛光,善男信女一見佛光,認為與佛有緣,縱身下去與佛相會。曉瑩說:"若見佛光,我就參拜,不會跳下去。"我說這樣最現實。官職大小,在於奉獻。愛民的,人民愛他,反則亦然。
晚,導姐送我們至成都火車站。一聲汽笛長鳴,我們告別了成都,赴重慶。霧都啟示7月18日。火車抵達重慶。導遊王小姐在火車站候接我們。她能說會道,給人以熱情好客的感覺。
早餐畢,即驅車至渣滓洞。天氣悶熱,氣溫高達37攝氏度,這是長江流域三大火爐之一。歌樂山下的渣滓洞,從小說《紅岩》和電影《在烈火中永生》已留下印象。親身一行,方知語言和影視的極限。隻有親身領略,才知其中的滋味。人往囚房一走,汗流浹背,悶熱難耐。而每間小囚房,當時要囚禁革命誌士幾十人。可以想象,汗臭、熱燥混在一起,實是人間魔窟。人們熟知的革命女英雄江姐曾囚於此。悶熱的天氣令人難以流連,各囚房匆走一遍,趕緊離開,對革命誌士肅然起敬。
白公館離渣滓洞不遠,位於半山腰,原是國民黨師長白駒所建。白駒附庸風雅,稱其祖先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故稱白公館。戴笠以重金買下白公館。先是美國人住宿,後囚禁較為重要的革命誌士,西北軍副軍長黃顯聲將軍就囚於此,"小蘿卜頭"也囚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