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蚩尤究竟是黎族還是苗族的祖先?依我看,都是,而且還是黎民百姓的祖先呢!我們的血管裏流淌著蚩尤的血。
涿鹿人立蚩尤為初祖,源於中華民族也有蚩尤部眾,更能代表各少數民族。此舉正本清源,有利於各族大團結。
撥開曆史迷霧,糾正以訛傳訛,蚩尤初祖地位無可置疑!蚩尤沉冤五千年,現在終於恢複名譽了。積毀銷骨,三人成虎。曆史對蚩尤是不公正的。蚩尤,這名字就很怪。蚩是無知癡愚的意思,尤解釋為特異、突出。
按字麵解,蚩尤就是癡愚到特別。
名字文化,傳遞著褒貶信息:《史記·五帝本記》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而黃帝的黃為"中央之正色也",帝為萬物主宰,意為黃帝製作了不容更易的製度。顓項,顓意專,頊為正,正通政,顓頊意思是專政天下之道。帝嚳,嚳,極也,其意為窮極道德。堯有清妙高遠之意,舜有綿長不絕之義。
弄清了五帝名字的意思,就不難理解蚩尤的名字了。在成者王侯敗者賊的傳統觀念中,功虧一簣的蚩尤成了千古罪人,不少後學者把蚩尤定為十惡不赦、窮凶極惡的人物。
《紅樓夢》第二回曹雪芹借賈雨村之口評說曆史:天地生人,除大惡大仁兩種,餘者皆無大異。大仁者,應運而生,堯、舜、禹""朱,運生世治。大惡者,應劫而生,蚩尤、共工""秦檜,劫生世危。大仁者的最後是朱熹,大惡者的末位為秦檜,仁惡都舉例到宋代,元明沒提到。
結論是: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蚩尤,列為大惡之首。奇怪的是:同時代的炎黃為何沒有舉為大仁者?部落戰爭,難分正義與否。說到底還是勝王敗賊的觀念在作祟!蚩尤和黃帝,名字褒貶分明,就是形象,也截然不同。我看過一幅"民間神像中的蚩尤":蚩尤牛頭人身,手執利斧,凸肚前行,其醜無比;而黃帝像:頭戴冕旒,身著袍服,腰掛寶劍,手捧玉璽,麵容俊秀,美的化身。
蚩尤是主戰之神,黃帝是文官形象。人民厭惡戰爭,推崇德治的黃帝而否定炫武的蚩尤。
但同時代的部落首領,形象有此天淵之別嗎?
《山海經》"海外西經"有"軒轅之國"",人麵蛇身,尾交首上"的記敘。
對《山海經》頗有研究的袁珂先生按:"此言軒轅國人人麵蛇身,固是神子之態。推而言之,古傳黃帝或也當作此形貌也。"
黃帝應也是人麵蛇身,這同蚩尤人麵獸身就處於同一時代了。對人類的貢獻更是厚此薄彼:蚩尤隻是一尊好戰之神,對人類毫無建樹。
而黃帝卻發明了文字、樂器、幹支以及衣裳、舟車、宮室,推動了民族融合,形成了華夏族。後人把一切文物製度的創立,都歸功於黃帝,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古老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黃帝的形象越來越豐滿。誠然,任誰也無法撼動黃帝"人文初祖"的地位,但問題是,也不要過分醜化蚩尤。涿鹿決戰之後,就是勝利了的黃帝,也從沒有詆毀過蚩尤。相反地,黃帝舉著蚩尤的畫像,招降蚩尤的部眾。一幅蚩尤像就換來了"八方萬邦皆為彌服"。可見,蚩尤的影響力有多大。
就是曆代雄才偉略的帝王,也都對蚩尤頂禮膜拜。
《史記·封禪書》載:秦始皇"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中蚩尤列天地兩神之後日月兩神之前,叫兵神。秦始皇把蚩尤抬高到了戰神的地位。劉邦在家鄉起兵反秦,祭祀的是黃帝和蚩尤。倒秦之後卻獨崇蚩尤,把蚩尤祠遷到都城長安。
宋太宗征河東,出師前一日還鄭重其事地祭祀了蚩尤。在帝王們心目中,蚩尤是勝利之神,絕非醜聲遠播的人物。三祖堂裏,黃帝、炎帝、蚩尤帝,三祖端坐,氣宇軒昂,光彩照人。蚩尤稱"帝",絕無僅有。涿鹿人尊重曆史,尊重文化,還原蚩尤。但是,我對黃帝人麵蛇身和蚩尤人麵獸身百思不解,這不符合人類進化史啊!
黃帝、蚩尤時代,距今約5000年前後,這是一個天崩地坼的時代,是氏族部落向階級社會邁進的時代。
人類,是由類人猿轉化而來的。這是世界公認的進化論。中國人概不例外。
人猿相揖別。傳說中有巢氏時代的原始人群,雖然帶著起源的痕跡,但已走進了曆史上的蒙昧時代了。
隨著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轉化,中國曆史便從蒙昧走向了野蠻時代。氏族社會出現了。黃帝、蚩尤是這一時代的部落首領。這是文化和人種大交流的時代,不可能仍是人麵動物身。
傳說中謂"黃帝造衣裳",又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這一時代,人們披的已不再是原型的獸皮了,至少是經過縫製的獸皮,甚至已穿上了簡陋的織物。
圖騰現象的研究,終於弄清了神話傳說的來龍去脈:原來,黃帝和蚩尤的"蛇身"、"獸身"是他們民族的圖騰,敬仰的"標誌"。
至於三祖堂的"三",應有對古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用意。三祖不是繁衍出中華民族億萬子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