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墓道,頓覺陰涼。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遼墓。說句心裏話,倘無燈光,除了盜墓者,誰也不會光顧這陰森森冷習習的"鬼地方"。
既然來了,就隨導遊往裏走。到了盡頭,是個穹廬。導遊說,這就是墓主張世卿停樞之地。雖不是很闊,但四周繪著色彩鮮豔的壁畫,儼然人間洞府。洞府上圓下方,自是寓天圓地方之意了。墓葬文化,從來就是個謎!
過,古巴比倫人研究天文不是為了實際應用,而是為了領會神的意旨。古巴比倫描繪黃道的天文圖,有的現在仍在用,燦爛的文化,輝煌的天文學,飲譽世界。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星圖,繪在墓頂,同樣是一條黃線,連結十二個圖點。
黃道十二宮天文圖,與28宿星圖,交相輝映,演繹出契丹民族與西亞各族和國家有過的密切文化交流。
契丹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約形成於4世紀中晚期。遼朝就是契丹族領袖耶律阿保機916年創建的。始稱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遼,中曾改過兩次,最終以遼為國號。
遼朝是統治中國北部的一個王朝,是北宋的勁敵。《楊家將演義》中描寫的楊家將在邊境抗擊的番邦,就是這個遼朝。
遼朝的疆域大致為:東北到今日本海、黑龍江口,西北至蒙古中部,南抵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山關一帶,與北宋接壤。
宣化遼墓建於1059年,是遼第8位皇帝道宗耶律洪基清寧年間。是時,此地屬遼轄區。66年後,遼朝為金國所滅,曆9帝209年。墓道沒有語言,星圖就是語言,壁畫就是語言。墓道裏,我感受到"視死如生"觀念在墓中的詮釋:墓門、墓道、甬道、天井,左右耳房,前後主室,現實生活的府第,活靈活現地在地下顯現。
返回墓門,終於可以慢慢欣賞墓道上的壁畫了。白灰批蕩的潔白牆壁上,畫滿了壁畫,琳琅滿目,簡直就是一道藝術長廊。
有備裝、啟門、散樂出行圖;有煮茶、備宴、挑燈宴飲圖;有對弈、嬰戲娛樂圖",
畫中人物,沒有一個是張世卿,但沒有一個不是在服侍張世卿。使奴喚婢的威嚴,應有盡有的富足。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張世卿的意願,在畫中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我終於否定了黃道吉日之猜,人死了還要什麼黃道吉日?墓裏壁畫,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天人感應。天頂蓮花綻放,星辰閃爍,日月長輝,天高聽卑;地上芸芸眾生,善善從長,安富尊榮,眾星拱北,地平天成。人誠感天,天應人願,天人感應:人間富足,天堂無異。
圍牆裏,玉米地下,還有十多座遼墓。它日發掘,也許仍有驚世駭俗的發現!根生,蚩尤也英雄。
蚩尤,是上古時代叱陀風雲、威風八麵的部落首領。敢同黃帝過招的,唯炎帝和蚩尤,別無他哉!
傳說神話,來源於《史記》。上古時代,黃河流域,日趨興旺。原始民醞釀著驚天動地的變革:各部落演繹出弱肉強食的吞並。我們的大英雄蚩尤出場了。第一場大戰,"九黎之君"蚩尤對陣黃河流域的羌人首領共工。蚩尤勝了,共工怒不可遏,頭觸不周山,直撞得"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蚩尤同黃帝對陣。開始,蚩尤屢戰屢勝,直追黃帝到了我們現在腳下,當時叫阪泉(涿鹿)的地方。在距黃帝城六裏處設置了三座兵寨對峙。
黃帝同炎帝的部落聯合起來,與蚩尤作戰。蚩尤作霧,霎時間,濃霧彌漫,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炎黃部落迷失方向,自相殘殺,潰不成軍。
吃一塹,長一智,炎黃部落,何等聰明!炎黃部落同蚩尤又列陣接仗了。決戰序幕拉開,蚩尤舊伎重演,興雲作霧。正當蚩尤洋洋得意之際,炎黃部落破霧而至,把蚩尤擒了個措手不及。原來,炎黃部落已發明了指南車,霧再濃都無礙。憑指南車直搗蚩尤部落,乘其不備擒殺了蚩尤。
自此,黃帝武偃文修,盛德不泯,百川歸海。中華民族,涿鹿融合,築城定居,文明肇始。
這就是傳說的故事梗概。
三祖堂情思
河北涿鹿黃帝城,是炎黃聯盟戰勝蚩尤部落,中華民族大融合之地。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從這裏輕輕掀開,蹣跚起步。
踏進涿鹿。想到這就是現中國56個民族13億人民泱泱大國的發祥地,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我虔誠地放緩了腳步,怕驚擾了寶地聖祖。尋尋覓覓,處處遺址,印證著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傳說。
傳說,撲朔迷離;神話,奇異怪誕。但這不要緊,人類的初祖,有誰不是從神話中走出來的!黃帝城裏,有座中華三祖堂。哪三祖?軒轅黃帝居中,炎帝、蚩尤左右。
漢族向稱炎黃子孫。炎帝黃帝,人文初祖,耳熟能詳。這裏,何以多了個也稱初祖的蚩尤?
蚩尤,默然無語,隻是問心無愧地注視著朝拜的子孫們:誰說戰敗了就不能當初祖,戰敗換來了中華民族大融合,雖敗猶榮。炎帝不是也戰敗過嗎?名字還排在黃帝之前呢!
否定之否定,涿鹿人肯定了蚩尤。把他尊為華夏的初祖!追根溯源,曆史本該如此:苗黎初始時也是炎黃一支,本是同偉人毛澤東《祭黃帝陵文》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炎黃部落勝了,蚩尤敗了!蚩尤敗亡,他的部落多數成了炎黃的俘虜,同化了,彙入了炎黃的部落:有的向西南流竄,在深山密林、高山峻嶺間形成了新的部族,這就是後來的苗族;有的留在東部,大致在今河南、河北、山東黃河流域交彙處。今山東鄆城縣西境古稱黎縣,今河南浚縣古稱黎陽。古代稱人民為為民、黎元、黎庶,蚩尤遺民,黎族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