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遊跡(11)(3 / 3)

何以為據?這可以從他存留的詩詞中窺見:趙佶念念不忘山。詞有《醉花蔭》"家山何處",詩有《思斷腸》"家山回首三千裏"。

趙估懷念的家山,當然是舊都開封。開封四周無山,一馬平川,無遮無擋。趙佶造艮嶽後,才有了人造山。家無非是開封的瓊樓玉宇、如雲美女;山應是艮嶽的人間仙境、北方江南。

趙估登基後,想到自己這個皇位是因其兄宋哲宗無子才輪上自己的。若自己無子,豈不位傳別人。茅山道士劉混康向他獻計,京城東北角太低,礙了龍脈。若墊高,當有多子之福。自稱為"道君皇帝"的趙估一聽,正中下懷,決意墊高東北角。

趙估是個大玩家,要墊高,豈能隻墊沙土。沙土是要的,用來栽花種草。要墊,索性建一大型假山,既高又美。按八卦方位,東北角為艮位,就叫艮嶽。

蘇杭如天堂,就在蘇杭取料。太湖石水靈靈、硬紮紮,七竅玲瓏,亦嶺亦峰,天下聞名;蘇州園綠油油、蒼鬱鬱,奇花異草,千姿百態,舉世無雙。為此,趙估專門成立了辦事機構:應奉局。

聖旨一下,皇差們狐假虎威。一時間,蘇杭地動山搖,雞飛狗跳。石取自然界的山中水底,卉拿園林裏的奇花異草,連老百姓家裏的珍奇古玩,一並取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要的,自是皇恩浩蕩。多少人流離失所,蘇杭地民憤沸騰。皇帝要造山,各州府的馬屁精們唯恐失去效忠的機會,競相搜羅,趕緊奉獻。舉國上下,爭功邀寵。

花團錦簇的太湖石,十船編一綱,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花石綱"。古運河上,舳艫連貫,千航競發。有塊太湖石"廣高數丈","載以大舟,攙於千夫,數月至東京"。千多個纖夫,彎背挽纖,血順著纖繩流,滴在纖道上,成了血路。古運河兩岸衣不蔽體、麵黃肌瘦的農民,以為皇家運石修堤,在潰決的沼泥裏直起身子,沾滿汙泥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見花石綱剪河而過,失望的農民長歎一聲,鋤柄堵在肚了上納悶:不修潰堤,運那麼多石幹什麼?

趙佶用幾百條性命,十多萬人的辛勞,舉國的財物,以毀橋、拆閘、破房、開城牆的代價,運來一塊"昭功敷慶神運石"。

終於,壘石成山,疏泉為湖,配套殿閣亭台,栽上奇花異草。有小橋流水,也有飛流湍瀑。曆時6年,艮嶽出現了。

平地聳高山,艮嶽方圓十多裏,主峰高達百多米。氣概非凡,空前絕後。

趙佶整天攜著美女遊艮嶽,流連忘返。朝中政務讓大奸賊蔡京協理,軍中事兒讓大太監童貫指揮。

艮嶽建成,趙佶的嬪妃們真的接二連三地生育子女,到被金國擄去止,趙佶有了31個皇子,35個公主,總共65個子女。查遍中國帝王,無人匹敵。

皇子個個封王。可惜,除長子趙桓剛登基被抓、九子康王趙構成漏網之魚外,全被金國擄進五國城。皇子們不是病死就是被殺,公主們都成了金國將領的"戰利品"。

艮嶽竣工了,子女成群了,北宋的氣數也盡了。北宋是風流天子趙估玩完的!

公元1100年,宋哲宗趙煦病逝無子,皇位在兩個弟弟趙佶和趙似中產生。太後傾向於趙估,宰相章悖提異議:趙佶輕佻。但最後還是太後說了算。

輕佻是什麼意思?輕佻就是不沉著,不穩重。輕佻指感情用事,率性而為。輕佻有輕易表態,我行我素的意思。當然,輕佻,也包含著對藝術的過分癡迷和執著,重藝術而輕政治。

說趙佶輕佻,肯定從治國才能方麵說的。對藝術,趙估不僅不輕佻,還相當穩妥呢。

據說,艮嶽落成時,趙估請來了一批天下一流的大畫家比試繪畫。他對一少年畫家畫的"斜枝丹秀圖"讚不絕口。群臣不解。趙估說,畫月季最難。月季花的花蕊和花葉一年四季,早晚不同。這丹青少年畫的月季,是春季上午時刻月季之花。群臣問少年,分毫不差。

精妙絕倫的品評,觀察入微的見識,雖千古畫師,難以比矣!我見過他畫的《鴉柳圖》,幾可亂真的疏柳枝上,三隻烏鴉栩栩如生,動靜相宜,確是千古精品。而世人讚歎不已的瘦金體,把《中秋月》同《草書千字文》比,我覺得瘦金體不如草書好。草書千字文龍飛鳳舞,飄逸俊秀,百看不厭。瘦金體有刻意求工,柔弱呆板之嫌。

趙佶很有天賦,又最低能;很睿智,又最愚昧;很果敢,又最懦弱;很安妥,又最輕浮。前者指藝術,後者指治國。他是個奇特的兩麵人,他擁有一切,又失去了所有;他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卻又落人人間地獄;他南麵稱皇上,卻又北麵當臣虜。他癡迷藝術而招致亡國。北宋之敗,並非敗在強敵的包圍之中,而是敗在趙佶風花雪月之中,敗在艮嶽的勞民傷財之中,敗在裝神弄鬼之中。一個皇帝不理朝政,放手讓曆史證明為奸邪小人的蔡京童貫去治,能治出個什麼結果?

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正在艮嶽遊山玩水的趙佶,嚇昏過去,醒後傳位太子趙桓。史稱宋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