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的拒絕反而能激發別人(2 / 2)

而再看第二位老板,他在拒絕之後,第一時間就安慰了鄭爽,並且給予了他進步的空間,甚至還有一定的獎勵式補償。對於這樣懂得拒絕後再揉一揉的老板,鄭爽怎會不奮進,不努力?所以這樣一來,當機會到了之時,鄭爽自然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實中,有幾位領導能如第二位老板一般?恐怕,絕大多數都是走著第一位老板的老路。正因為如此,那些優秀的下屬總是選擇漸漸疏遠他們,或是選擇出工不出力,或者選擇如鄭爽一般毅然辭職。

所以說,拒絕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不僅隻在拒絕那一刻產生效果,更會在未來呈現出讓人匪夷所思的能量。運用得好,這份能量將會激勵下屬,創造更大的奇跡;運用得不好,我們反而會被這股能量反噬,造成團隊失衡,人才流失。

拒絕下屬很常見,巧妙拒絕經過學習也可以輕鬆實現;但是,在拒絕之後揉一揉,這是各位領導更應該學習的技巧。所以,無論因為怎樣的原因拒絕了下屬,我們都應當做到以下這些:

1.短暫期過後安撫情緒

拒絕下屬後,我們可以讓彼此的情緒短暫平複後,與下屬再進行一次談話。例如,當因為項目期限即將來臨,你不得不拒絕下屬的請假,那麼不妨在半天後再次叫來這位下屬,並對他說:“其實,我知道你的這個事情的確很著急,但是咱們公司這個項目下周就要完成,所以這是關鍵時期,希望你能體諒。如果可以,我能否幫助你解決一下?或者說,哪位同事可以?如果他這段不是很忙,那麼我可以派遣他幫助你解決難題。”

通常來說,下屬不會麻煩上司或同事來幫助自己的,所以他們會婉言謝絕。但是,你的這種態度和對話卻會給他安慰,讓他感受到領導不是針對自己而拒絕,更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地拒絕。當他感受到領導是真的關心自己,並願意為拒絕做出一定補償的,那麼他就會理解領導的拒絕,並用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來回饋。

2.說出去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不少領導在拒絕下屬的時候,總是習慣在最後加上一句承諾,例如:“這段時間大家的確很辛苦,但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原因,我還不能同意休假的請求。不過請放心,這個項目完成後,我帶大家一起去三亞旅遊放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正是最後的那個承諾,讓下屬接受了你的拒絕,不再心存埋怨。可惜,很多領導卻是隨口一說,到了時間就會忘得一幹二淨。正如案例中的那個第一位老板。鄭爽原本已經接受他的拒絕,誰知正是因為最後的食言,逼得鄭爽辭職。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不要隨意承諾,尤其是一些過於誇大的內容,例如“這個項目完成後每人獎勵一輛汽車”;其次,如果做出了承諾,那麼不妨記錄下來,貼在明顯的位置,提醒自己未來需要兌現。唯有如此,我們的拒絕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才能調動下屬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