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左手借名,右手借技,青出於藍勝於藍
勝於藍鑽石大王的神奇發跡史在美國,一提起“特色戒指公司”和“鑽石大王”彼得森,沒有人不交口稱讚的。這個專門生產訂婚、結婚戒指的公司擁有的財產總額,沒有人能弄得清。但創始人彼得森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傳奇性經曆,卻成為人人讚不絕口的美談。
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誌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於倫敦一個猶太人家庭,幼年時,父親便與世長辭了,家庭生活的重擔落在母親的身上。為了生計,母親帶他移居紐約。14歲時母親勞累過度病倒了,小亨利不得不結束半工半讀的生活,到社會上做工賺錢。
16歲時,小亨利到一家珠寶店當學徒。這家珠寶店當時在紐約是小有名氣的。特別是珠寶店的老板猶太人卡辛是紐約最好的珠寶工匠之一,那些有錢的貴夫人、太太、小姐們,對卡辛的名字就像對好萊塢電影明星一樣熟悉。卡辛手藝超群,凡經過他手鑲嵌的首飾都能賣很高的價錢,隻是他像許多猶太大亨一樣過於目中無人、言語刻薄,對其學徒更是極其嚴厲,有時簡直到了暴虐的程度!小亨利上班了。第一天,卡辛讓他練習鑿石頭。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要求用手錘和鑽鏨打成10塊形狀、尺寸相同的小石塊,並規定不幹完不許吃飯。亨利從沒有幹過這種活,看著這一塊石頭,真有如老虎吃天,無法下口的滋味。怎麼辦呢?小亨利隻得硬著頭皮幹。
他先把大石鏨開,留出10小塊,把碎石掃到一旁.然後以10塊中最小的那塊為標準,慢慢雕鑿其他9塊。說來容易做來難。石頭質地不是特別堅硬,卻是一層一層的,稍不小心手錘和鑽鏨就會像開玩笑似的,把石頭鑿下一大塊,結果比標準石頭還要小。
一天下來,小亨利腰酸腿痛,四肢發軟,眼睛發脹,但卻沒能完成老板的任務。實際上,這是一項永遠無法也不能做得合乎要求的工作。卡辛要亨利這樣幹,目的是練習他的基本功,考驗他的意誌,磨練他的性格。亨利哪知道這些啊!隻是一味地鏨呀、鑿呀,一會兒充滿希望,一會兒懊喪後悔,一會兒煩燥惱火,一會兒無精打采,真是有說不出的酸甜苦辣。
卡辛卻仍舊是那麼嚴厲,有幾次真不讓亨利吃飯。亨利覺得太委屈,真有點想甩手不幹了。一天,亨利向母親訴苦,提出不幹了,母親堅決不同意。她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吃不得苦,不願讓別人嘲笑,也不願意兒子在社會上無一技之長,碌碌無為。亨利也明白自己隻有兩條選擇:要不幹,母親肯定要傷心;要不就繼續幹下去。懂事的小亨利當然選擇了後者。他相信自己,能夠忍受苦難與委屈,能夠學到這門手藝。
日複一日地敲打,一鏨一鏨地雕鑿,不知打碎了多少石頭,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更不知磨出了多少個血泡,小亨利盡自己的努力,默默地幹著,順利時看不出什麼喜悅的表情,失敗時也不見他懊惱。5個月過去了,小亨利與剛進店時相比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他能夠熟練地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其頑強的毅力也贏得了老板的稱讚。
從此,卡辛除了管飯外,每星期還付給亨利3美元工錢。
這對亨利來說真是太興奮了,也激勵了亨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決心。他知道,卡辛開始賞識他了,同時,亨利也換了一個工種——磨寶石。這是項更需耐心的艱苦工作。一般講,一塊鑽石一般要磨好幾天才能完,特別是冬天,蘸著水磨,手指凍得像鑽紮一樣痛,很多人忍受不了。但對亨利來說,已經習已為常了,他懂得生活的艱難。這種枯燥的工作,亨利幹了3年。也正是這3年。亨利在自己的性格、思想上得到了升華。他從一個少年走向了沉穩、成熟,也在磨煉中,鍛煉了自己的技藝。
實際上,一個優秀的首飾工匠不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要有沉著冷靜、遇事不慌、臨危不懼的個人修養。這種修養隻能靠生活閱曆或者有意識地鍛煉才能得到。許多人因受不了這種磨難,半途而廢了。有的人則要到上了一把年紀才懂得這番道理。3年來的學徒生活雖然苦不堪言,但卻鍛煉了亨利作為優秀首飾工匠所應具備的一切,為亨利以後的手藝上的進取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亨利技藝的提高.卡辛對他越來越信得過,一些不輕易交給別人做的貴重寶石也試著讓亨利加工。亨利對此也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常常為了趕做急活而通宵達旦。卡辛對亨利的工作非常滿意。亨利的工作從每星期3美元增加到7美元,不久增加到14美元。正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卡辛對他產生了誤會,以致發展到師徒之間絕了情份。結果,彼得森不得不離開卡辛的珠寶店。學徒生涯從此結束了。
彼得森失業了,他獨自一人在紐約大街上徘徊,心裏真不明白這到底為了什麼,好端端的工作就不複存在了。他身無分文,怎麼養家呢?倔強的彼得森並沒有為此而灰心喪氣,他根據報刊上和街頭的招聘告示提供的信息,敲響了一家家工廠、企業的大門,不知道經過多少曲折。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為工廠檢查首飾質量的工作。但倒黴的30年代經濟大蕭條,很快就把他剛找到的工作輕而易舉地剝奪了,彼得森簡直像跌人黑暗的深洞一樣,這時在經濟危機的浪潮衝擊下,做首飾的失業人員愈來愈多,從趨勢上看,幹這行的想找到工作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了。麵對這一惡劣的環境,彼得森考慮另辟蹊徑了,他腦子裏閃出了一個念頭:自己支攤搞首飾加工。
自己支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要求並不高,隻要有個地方擺一張工作台就可以了,問題是:房租昂貴的紐約到哪兒找這塊地方。
一個叫詹姆的猶太技工幫了彼得森一個大忙。詹姆與彼得森是在卡辛珠寶店裏當學徒時認識的。此時,詹姆與他人合資在紐約第七街附近開了一個小珠寶店,彼得森就去找他想辦法,詹姆他們的小珠寶店房間也很小,約有12平方米,已經擺了兩張工作台。詹姆很熱心,看到彼得森處境艱難,就想方設法說服了合夥人,讓彼得森在這個小房間裏再擺一張工作台,每月收10美元的租金。
身無分文的彼得森無力預付房租,所以必須立即找到活兒幹,否則,這一機會就會失去了。彼得森不善言辭,但為了交房租,卻不得不去幹推銷自己的工作。他挨家挨戶宣傳自己的手藝,讓人家把珠寶拿給他加工。這可不比推銷商品,沒有實實在在的樣品,寶石又很貴重.誰能把貴重的東西輕而易舉地交給自稱手藝高的陌生人呢?他兜攬了10多天,不但沒找到活計,還遭到了白眼、嗬斥、嘲諷,有的人開門一聽他的來意,馬上邊關門邊罵他患了精神病。眼看半個月過去了,他還是兩手空空,房租依然無著落。他心裏非常著急。
問題出在哪兒呢?晚上躺在床上,彼得森苦苦地思索著,檢討著自己半個月來的行為。噢,他明白了,是自己的方式太莽撞了.冒冒失失地按人家門鈴,張口就要人家的寶石,別人怎麼會沒有戒心呢?假如是自己的話,也不會把寶石給一個陌生人修理、加工的。後來,彼得森改變了推銷自己的方式,拜訪人家前打好招呼,使人家思想有準備。他把有能力置辦首飾的人記在小本上,然後分別寫信介紹自己的專長,並講好何時上門服務,信寄出後,他就按時登門拜訪。這次情況就不同,人們知道他是誰,為什麼來,態度就好多了。有的甚至請他到客廳裏坐。
到了第23天,他攬到了第一筆生意。一個貴婦人有一隻2克拉的鑽石戒指鬆動了,需要緊固一下,她在拿出戒指前鄭重地問彼得森跟誰學的手藝,當得知麵前這個首飾匠是卡辛的徒弟時,她就放心地把戒指交給了他。這對彼得森來說是一個重大發現,想不到卡辛的名字在這些有錢人中有如此份量,他馬上想到借助卡辛的名氣攬生意,這主意不錯,他的顧客中沒有幾個不知道卡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