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活用金錢的“商業行為”
“想要致富就從事活用金錢的商業行為”——篤信此理而獲巨富的,就是主宰“保全經濟會”的伊藤鬥福。全盛時期,靠著廣播電視台的廣告影片、報紙廣告和華麗的公關活動,累積了許多錢財。
伊藤曾擁有全國180家分店、分駐所,會員人數達到15萬人之多,可周轉資金達60億日元之多,換算成今日的幣值.競有2000億日元以上。
伊藤原本在保險公司工作。做過分店店長,所以有下列的三項金錢觀,而它也是獨一無二的“匿名組合”組織,“保全經濟會”的綱領。
1.大眾對於毫厘之差會斤斤計較。
2.想要嫌錢就必須靠從事活用金錢的商業行為。
3.少而廣地聚集大眾的錢。
以此三條件為原則的集金法是:出資者出錢。勞動者出力,賺錢再分利給出資者。損失的話,出資者就血本無歸了。
伊藤提出的口號是:“利息一個月一成.以複利計算,1萬日元5年後就變成300萬了。”當時銀行的定存頂多隻能拿到2萬日元,所以,因朝鮮戰亂而賺錢的農民。以及身上有些小錢的薪水階級人員.無不趨之若鶩,因為兩百萬日元可以蓋棟豪華巨宅。
伊藤的作戰是集中在廣告宣傳上.並聘任財政界名人為顧問。他曾經每月投下千萬日元(現今值3億日元)的廣告費用,獨占相撲的實況轉播。
雖然收入金額不斷提升.但因高額的利息及巨額廣告費,有時也會陷入困境。終於在1953年10月,因台風災害使得出資者,千葉的農民要求解約,造成全國性的連鎖反應,亦使“保全經濟會”隨之崩潰。
伊藤受到輿論交相指責.遂求救於以前收了許多好處的政治家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伊藤又轉向政府的救濟措施.他認為:“如果見死不救的話,民眾可能會起大暴動。”結果政治家們還是無心趟這渾水,他隻好認輸了。
雖然失敗了,但作為曾經的巨富.伊藤想法和才識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伊藤的作法是徹底研究六法全書,找出日本法律的盲點。整理出一套私人吸金法.並大量利用宣傳戰術將大眾洗腦.這就是“少而廣地眾集大眾的錢”之所以成功的地方。
“想要賺錢就必須從事能活用金錢的商業行為”這種思想.一方麵用高利向大眾借錢,再用高利把錢貸出去。完全是倒過來的思維模式,在“保全經濟會”以前,這是少有的商業行為。
想要成為大富豪.活用錢的商業行為是個捷徑.但也必須放手一試。若能活用伊藤的思維模式。必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