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籌錢心理學”
籌錢是一門人生哲學,因為向人開口借錢,要懂得對方的為人與作風,這是最基本的心理學;另外。還可以利用一些“人性的弱點”,施以巧妙婉轉的技巧。才能既達到借錢的目的,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知識不能不知,因為這樣不僅可以讓人輕鬆解決用錢之困,也更期望能建立美滿和諧的個人人生,進而達到富裕社會的理想。
接下來,便利用條例哲理的方式,歸納出實用有利的借貸原則,希望能讓讀者領略到“向人借錢”的人生哲學。
(一)自己信用形象的優劣,是使別人掏錢的重要關鍵,在借貸上,金錢往來靠的是“信用”,而別人憑什麼願意做你的債權人,這要有良好的信譽做基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金錢關係處理,務必小心謹慎,才不會有損聲譽。
但“信用”這種東西,不能過度擴張,必須憑自己實力,因“度”適宜,才能有為有守;也不可以信用太過苛求於朋友們的信任,用過頭了反而會使你失去朋友,例如自己信用良好,為什麼親友不肯慷慨解囊?這時你便不可太過苛求而鑽牛角尖,因為別人無法借錢給你的理由有千百種,畢竟每個人對金錢的觀念是不一樣的。
(二)用借貸金額的“精確尾數”來換取別人高度的信賴感。這是基於心理學的巧妙運用。在有關金錢的商談時,如果你能正確且有把握地說出金額(包括尾數),往往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對方對你還錢的信賴感也因而增加。這是因為“清楚於借貸金額”,表示你有科學化的精算過程:顯示認真負責的良好形象,若大致報個數字,容易被當成馬虎隨便之人。別人自然會產生疑慮了。
“你借我133元,我每個月付利息1.5元。連本金12元,每月共還13.5元,十二個月後便可以順利還清了。”不說130或140,而說133,是有道理的。而且借錢之前最好仔細推算出利息數目,容易取信於人,因為這樣一來,對方可以一目了然,而不致提心吊膽的借出錢,放款給你的意願自然增加。
(三)開口借錢前,最好先擬定還錢的計算。在你提出還錢的一係列計算後。便打動了別人,一來認為你的誠意很高,二來自己的債權也得到計劃的保障,因而使成功的機率提高。事先有套完整的還錢計劃,也是讓自己明白借貸的本息負擔,不致毫無打算而陷入無底的“借錢——還錢——無利潤”陷阱。所以有人說:“借錢如同宇宙的黑洞一樣。沒有止境的底。”這就是因為缺乏管理全盤的籌劃,如果因不斷借錢而淪入困境,或使信用喪失,那麼還不如平平凡凡、無風無浪的生活。
(四)不要吝惜於利息的支付。有些人不願向人或銀行借錢,便是基於吝嗇的因素,仿佛被他人賺去利息是件很不愉快和不光彩的事情。這是個錯誤觀念,因為“有求於人,必先利於人”,何況基於投資原則去舉債,便要有利益共享的胸襟。不要把10%左右的利息看得太重,否則一味地持有“利己損人”的想法,而不肯付出應付的利息成本,是無法做大事成大業的。
向銀行借錢少不了利息,和親友借錢更不能不施惠於人。盡管親友靦腆或礙於麵子不開口談論,基於借貸信用原則,借款人不能失去立場(因為借貸與施舍是不同的),應秉承公平與大方態度,至少給予一般銀行基本放款利率左右的利息,視自己能力強弱而酌以加減幾碼;這樣方能取信於人,對自己的信譽也是一種維護,而以後再循環借貸時.也能持有立場。
(五)借據不能免寫,本票支票視情況使用借據的重要性,是基於“保障債權人的追索權”原則來寫借據。二則有法律依據可以免去糾紛,一則保障債權人之債權追索,所以寫借據是最基本的步驟,也是借款人“誠意”的表現,不論金額大小都要寫借據為宜。
至於本票支票的使用,則視借貸雙方的背景與習慣而定。通常有商業往來關係的都免不了這項手序,對至親好友.如不怕見外,有本票支票的保證也是“誠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