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你別以為政府就比你聰明,比你理性,政府也是由一群人構成的。人有弱點,政府一樣有;人會犯錯,政府也會犯。很多時候不是政府智慧不夠,而是人性使然。
比如許多人整天吵著要減肥,為啥減不下去?因為減肥這件事違背了千百年來生物進化的本能。你看到喜歡吃東西,你本能就是想多吃點,再多吃點。哪怕你明明知道沒人跟你搶,但你就是忍不住。你下定決心今晚就吃2兩飯,但你吃慣了3兩飯,吃著吃著就控製不住吃下了3兩飯。
在貨幣發行的問題上,政府也一樣。經濟出現問題了,解決辦法有幾種,
但最簡單、最輕鬆、政府腦子裏最本能的條件反射般想到的辦法,就是多發點錢。所以在通脹問題上,今天全世界所有的政府都是不守信用的
,和你減肥總是失敗的道理一模一樣。
官方CPI為何不靠譜
既然這輩子注定躲不過通脹君,那我們隻能麵對現實。你猜猜看:從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算起,到去年2013年,我國物價累計上漲了多少倍呢?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答案是
572.6%
,34年間物價才漲了5倍多。親,你信嗎?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尼瑪打死我也不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至少經曆過3次比較嚴重的高通脹期。第1次是85年到89年,那會兒剛開放,政府還不太懂如何調控市場經濟。第二次是93年到96年,92年小平南巡講話後,國民經濟再次過熱,物價再度失控。最近的一次,許多80後、90後小夥伴可能還有印象,就是07到08年,以豬肉價格飛天為代表的高通脹期。
2000年以前,我國官方CPI數據真是隻能“嗬嗬”,不能當真。主要原因並不是大部分人想當然以為的是統計局故意數據造假,而是
樣本設置不合理
。
比如要調查皮鞋這個商品門類的價格變動情況。統計局可能每年就盯著某一款黑色、沒鞋帶、漆皮、橡膠底、38碼的男鞋作為樣本。而廠家出於穩定物價的政治考量,樣本皮鞋就一直不漲價,也不在市場上賣,賣其他漲價了的皮鞋,所以統計出來皮鞋的價格就木有漲。
但今天官方公布的CPI數據基本還是靠譜的。我們之所以感覺實際物價漲幅比官方公布的要高,一是因為
食品價格上漲比較明顯
,而每個消費者其他商品可能很長時間才會買一次,但食品幾乎每天都要買,所以感受特別明顯。
二是因為
我們的CPI沒有把房價算進去
,因為政府把房產定性為一種資產,買房是種投資行為,不是消費行為,可過去10年魔都房價可不上漲了10倍嗎?房價的上漲對所有相關行業的成本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隻是木有在CPI裏體現出來。
那物價上漲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兩生煎包,兩行辛酸淚
力哥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總喜歡買一兩生煎點點饑。那時一兩生煎4個才賣1元,現在魔都一兩生煎,良心價4元,門麵稍微漂亮點的,比如小楊生煎,要6元。20年間,生煎這個商品的價格就漲了4-6倍。就按良心價漲4倍算,過去20年生煎年均價格漲幅大概在
7.2%
左右。
你可能會說光拿一個生煎說事,樣本太單一,不科學。但你真別小看這生煎。賣生煎的成本包括水電煤、麵粉、食用油、豬肉、蔥、芝麻、醋,還有店麵裝修、租金和原料運輸費用,這裏頭哪樣是我們平頭百姓日常生活少得了的?說句難聽的,假如30年後,我的財富增值速度比生煎漲價速度都不如,我老了連生煎都吃不起,你還和我談什麼C屁I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