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和你賽跑的不隻是CPI(1 / 3)

力哥說理財,簡單又好玩。今天我們繼續吐槽撒旦——通脹君。

“鈔票”與“美金”的由來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各國都遵循金本位或銀本位製度,就是拿金幣、銀元、銅板這些本身就有價值的金屬物質做成貨幣。

但隨著人類社會經貿往來不斷擴大,慢慢就發現金銀數量真心不夠用啊!中國從宋代到明代都試驗過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紙幣。宋代叫交子,金代叫交鈔,元明兩代叫寶鈔。鈔票的“鈔”就是這麼來的。

可惜這些紙幣試驗最終都木有好下場。好在當時這隻是一種試驗品,社會上錢鈔並用,銀元和寶鈔都能流通,紙幣破產還有白銀本位。

可是今天就不同了。1944年7月,眼瞅著二戰快打贏了。為了防止像魏瑪共和國那樣的通脹悲劇一再發生,國力雄厚的美國召集了包括中國在內的44個小夥伴,在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裏的蒙特·華盛頓飯店開了個會。當時代表中國出席的就是上回說的小蔣想打卻打不動的超級大老虎——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

這個會議開完後就搞了個大名鼎鼎的“布雷頓森林體係”。這個體係很複雜,簡單說,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今後國際貿易都用美元,由帶頭大哥美國作保!那小夥伴們憑什麼相信你就不會像馬克一樣貶值呢?美國說,

我把美元和黃金價格綁定,一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雷打不動。

你持有美元就等於持有黃金,隨時可以來找我換黃金。“美金”的叫法就這麼來的。

但久而久之問題來了。一方麵美國不能發太多美元,否則國內要通脹,老百姓要造反;但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國際貿易的需求,美國又不得不拚命發行遠超其黃金儲備的美元,這是個悖論啊!

結果到了1973年,美元和黃金好基友的關係就徹底崩了。美國政府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各國彙率隨你浮動,接下去那叫一個個天下大亂,一直亂到今天。什麼美國的QE(量化寬鬆),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中國的“4萬億”……說穿了,就一句話:

印鈔票,刺經濟,保增長。

通脹

猛於虎,通縮猛於史矛革

那政府為什麼就不能自我節製,不要亂發鈔票呢?你說你血管裏怎麼就不能流點道德的血液呢?怎麼就不能用法律明文禁止你超發貨幣呢?用皇後娘娘的話說,臣妾做不到啊!

一是因為

想要經濟增長就必須要有溫和適度的通脹。

因為社會財富在增長,社會上的錢如果不跟著增長,錢就會不夠用,不夠用就會通貨緊縮。人說通脹猛於虎,可這通縮就好比《魔戒前傳:霍比特人》裏的惡龍史矛革,霸占了孤山就死活不肯走啦。在史矛革麵前,老虎就是個小貓咪!

所謂通縮就是物價一天天下跌。比如今年這套家具標價1萬元,明年隻要9000元就能買了。錢放在口袋裏啥都不幹也會越來越值錢,買得越晚越劃算,那老百姓就會想方設法拖延消費。

這樣一來,社會消費就會不斷下降,工廠賣不出貨就會倒閉,工人就會失業,失業了就更不敢花錢……經濟就會陷入越來越糟糕的惡性循環。日本經濟過去20年來就一直飽受通縮之苦。

所以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保持1%-2%的通脹那經濟才健康,像中國這樣經濟還在高速發展的國家,CPI保持在

3%

上下也是OK的。假如今年GDP增長目標是

7%

,那貨幣發行量增速至少要保持在

10%

左右。所以從理論上說,杜絕通脹是萬萬做不到的。

政府為啥不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