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你要打理的不光隻有你的財務資源,也就是所有明著和錢相關的東西,還包括暗地裏可能也會和錢相通的東西。最典型的就是人脈資源,你也要有意識去打理。比如做銷售、公關還有和政府打交道的工作,包括所有體製內工作的人,人脈資源的深淺對你未來事業前途和收入高低的影響,這個你懂的……這也是職場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第四,上述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所謂“資源”,你都要像變魔方一樣,把原本圖案亂七八糟的魔方拚成每個麵顏色都一樣,這叫資源整合。不要小看資源整合這四個字,很多做領導的整天腦子裏就在琢磨這個事。
BetterMoney,BetterLife!
那最後,這麼搗鼓了半天,理財的目的到底是啥呢?就是為了讓你這輩子盡可能不要讓財務問題困擾你的生活,讓你一輩子活得更自在、更開心、更幸福。套用世博會的口號,那就是BetterMoney,BetterLife!
城市有沒有讓生活更美好,哎呦喂~整天帶著PM2.5專用口罩,在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地鐵裏擠來擠去,最後回到電線私拉亂接的群租房裏倒頭就睡的小夥伴們,對此隻能嗬嗬了。但請相信:
理財,一定會讓生活更美好!
用經濟學範式語言表達就叫
“生命滿足感最大化”
,用力哥的話說就是嘻嘻哈哈學理財,開開心心過日子。理財最終必須要落腳到你的生活上,為了理財而理財,為了投資而投資是木有意義的。
假如你為了炒股票(炒期貨/炒外彙/炒黃金)賺大錢,哪怕最後你的確賺到了不少錢,但你每天過著心驚膽顫的生活。茶不思,飯不香,睡覺要靠安眠藥,那你就扭曲了理財的本意。
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去炒股票,改去買基金或者其他理財產品,可能潛在收益沒有你炒股票高,但卻能讓你的日子過得更舒坦、更輕鬆。當年曹孟德有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這一輩也就活個幾十年,大不了3萬多天日子,有必要為了多掙幾個銀子這麼折騰自己的身心嗎?
平衡才健康
但最關鍵的一點是,這種生命滿足感不是現實當下的,也不是預期未來的,而是一生的,就是從此時此刻一直到你生命的終點,都要考慮到。如果你老是想著我以後還要買房,還要生孩子,還要準備養老看病的錢……所以我現在賺到的錢能省則省,一定要好好存著,存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那你就陷入周扒皮或者葛朗台式的理財悲劇了。
不過今天絕大部分年輕人的消費觀完全是和周扒皮們完全相反的。你叫他月光族也好,叫他卡奴也行。說得好聽點叫活在當下!活得精彩!年輕就是無極限!說得難聽點,那就叫老子隻管眼下快活,不管以後死活!
說到這裏你應該聽明白了吧。看你這人到底會不會理財,有沒有掌握理財的精髓要義,核心就在兩個字:
平衡。
那怎麼才能做到平衡理財呢?我們下回再聊。
力哥理財物語:年輕也有極限,理財需要平衡
思考:你的生活平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