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曲
按《樂府詩集》:《古今樂錄》曰:梁有《雅歌》五曲,一曰《應王受圖曲》,二曰《臣道曲》,三曰《積惡篇》,四曰《積善篇》,五曰《宴酒篇》。無《君道曲》,疑太白擬作者,即《應王受圖曲》琦謂:非也,蓋後人訛“臣”字為“君”字耳。
大君若天覆,[一]廣運無不至。[二]軒後爪牙常先、太山稽,[三]如心之使臂。[四]小白鴻翼於夷吾,[五]劉、葛魚水本無二。[六]土扶(蕭本作“校”)可成牆,[七]積德為厚地。[八]
[一]《漢書》:陛下聖德天覆,子愛海內。
[二]《國語》:廣運百裏。韋昭注: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三]《後漢書》:備位方伯,為國爪牙。章懷太子注:爪牙,以猛獸為喻,言為國之捍衛也。《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也。《史記》: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淮南子》:黃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輔之。高誘注:力牧、太山稽,黃帝師。
[四]《漢書》: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製從。
[五]《管子》: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桓公歎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於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對。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對?”管子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桓公曰:“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將安聞道而得度哉!”
[六]《華陽國誌》:先主與諸葛亮情安日密,自以為猶魚得水也。
[七]《北齊書》:尉景曰:土相扶為牆,人相扶為王。
[八]《淮南子》:山為積德。高誘注:山仁萬物生焉,故為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