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城南(1 / 1)

戰城南

按《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中,有《戰城南》曲。《樂府古題要解》;《戰城南》,其辭大略言,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願為忠臣,朝出攻戰,而暮不得歸也。

去年戰,桑乾(音幹)源;[一]今年戰,蔥河道。[二]洗兵條支海上波,[三]放馬天山雪中草。[四]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黃沙田。[五]秦家築城備(蕭本作“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六]烽火燃不息,征戰(一作“長征”)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嗚向天悲。[七]烏鳶啄人腸,街飛上掛枯樹枝(一作“街飛上枯枝”)。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一作“君”)不得已而用之。[八]

[一]《太平寰宇記》:桑乾河,在朔州馬邑縣東三十裏,源出北山下。《一統誌》:桑乾河,在山西大同府城南六十裏,源山馬邑縣北洪濤山下,與金龍池水合流,東南入蘆溝河。

[二]《漢書·西域傳》: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於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太平寰宇記》:《西河舊事》雲:蔥嶺在燉煌西八千裏,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曰蔥嶺。河源潛發其嶺,分為二水。《涼州異物誌》雲:蔥嶺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張騫使大宛而窮河源,謂極於此,不達昆侖也。

[三]《說苑》:武王伐紂,風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左思《魏都賦》:洗兵海島。李善注:魏武《兵接要》曰:大將將行,雨濡衣冠,是謂洗兵。《後漢書·西域傳》:條支國城在山上,周圍四十餘裏,臨西海,海水曲環其南及東北,三麵路絕;惟西北隅通陸道。

[四]《元和郡縣誌》: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時羅漫山,在伊州北一百二十裏。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史記索隱》:《西河舊事》雲: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東西二百餘裏,南北百裏。有鬆柏五木,美水草,冬溫夏涼,宜畜牧餋。一名天山,亦曰白山也。

[五]王褒《四子講德論》:匈奴,百蠻之最強者也,其未耜則弓欠鞍馬,播種則捍弦掌拊,收秋則奔狐馳晃,獲刈則顛倒噎仆。太白“匈奴以殺戮為耕作”二語,蓋本於此,而鍛鏈之妙,更覺精采不作的侔。

[六]《史記》: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翟,收河鹵,築長城,因地形,用險製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裏。《漢書音義》:文穎曰:邊方備胡寇,作高上櫓,櫓上作桔槔,桔槔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

[七]古《戰城南》詞:梟騎格鬥死,駑馬徘徊鳴。章懷太子《後漢書注》:相拒而殺之曰格。

[八]《六韜》:聖人號兵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蕭士贇曰:開元、天寶中,上好邊功,征伐無時,此詩蓋以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