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
代馬不思越,[一]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二]昔別雁門關,[三]今戍龍庭前,[四]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五]蟣虱生虎鶡,[六]心魂遂旌旃。[七]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誰憐李飛將,[八]白首沒三邊。[九]
[一]代馬,代地所產之馬。曹植詩:願騁代馬,倏忽北徂。
[二]張協詩:土風安所習,由來有故然。徐禎卿曰:代北越南,鳥獸各有所戀,以此去家就戍,非人之情也。
[三]《山西通誌》:雁門山在代州北三十五裏,雙闕陡絕,雁欲過者必由此徑,故名。一名雁門塞,倚山立關,謂之雁門關。山西之關凡四十有餘,皆踞隘保固,而聳拔雄壯,則雁門為最。趙李牧、漢郅都備邊於此,匈奴不敢近塞,固皆一時良將,然不可謂非藉地險也。
[四]班固《燕然山銘》: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章懷太子注:匈奴五月大會龍庭,祭其先、天地、鬼神。
[五]《梁書》:鳥塞同文,胡天共軌。
[六]《淮南子》:甲胄生蟣虱,燕雀處帷幄,而兵不休息。《後漢書》: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為倱,加雙鶡尾,竪左右,為鶡冠。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彀單衣。虎賁將,虎文袴,白虎文劍佩刀,虎賁武騎,皆鶡冠,虎文單衣。襄邑歲獻織成虎文雲。駱者,勇雉也,共鬬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太白所謂“蟣虱生虎鶡”者,蓋謂其生於虎衣鶡冠之上,猶之“甲胄生蟣虱”也。
[七]《周禮》:通帛為旗,析羽為旌。鄭康成注: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析羽,五采,係之於旌之上,所謂注旌於幹首也。
[八]《史記》: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元狩四年,從大將軍青擊匈奴,引兵出東道,軍無導,惑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使長史問失道狀,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顧炎武曰:昔人譏此詩以飛將軍剪截作飛將,然古人自有此語。《久後漠·班勇傳》:“班將能保北鹵不為邊害乎,”後魏唐永,正光中為北地太守,數與賊戰,未嚐敗北,時人語曰:“莫陸梁,恐爾逢唐將。”並以將軍為將。
[九]《小學紺珠》:三邊,幽、並、涼三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