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都懷著一種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對工作充滿了新奇和熱情,做起事情來也十分勤快。但是,在興奮期過了之後,他們的激情和勤奮卻隨著新鮮感的消失而失去。在這個時候他們覺得,生活並不像自己以前想象的那樣美好,充滿了樂趣,而是有著太多的煩惱和痛苦,做起事情來就采取機械應付的態度,從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苦不堪言。有很多年輕人不止一次地質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整天被一些繁瑣的事情纏繞著,工作之中還有快樂可言嗎?”其實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快樂的,隻不過我們的心情產生了變化罷了。一個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他把工作定在了枯燥無聊的位置上,從而產生了鬱悶的情緒。假如能夠轉變心態的話,自然就會發現工作之中的樂趣,從而讓自己重返快樂的生活。

派克魚攤是聞名世界的水產品市場,位於美國的西雅圖市。來到派克魚攤,人們能夠看到到處洋溢著快樂的“飛魚”,處處聽到爽朗的笑聲。

當你來到這個市場的時候,就會很快地看見市場的盡頭聚集了一群人,老遠就能夠聽到他們的鼓掌和叫好聲。走上前去,你就會發現大家好像是在看街頭表演,裏三層外三層的圍著不少人去看幾個穿著亮橘色塑膠背帶褲的年輕小夥子。隻見其中一個小夥子從身旁的魚攤上拿起一條鮭魚,轉身朝櫃台上丟去,用十分快樂的聲音大聲喊道:“鮭魚飛到威斯康辛!”櫃台裏的人敏捷地伸出手去,抓住了那條鮭魚,大聲地喊道:“鮭魚飛到威斯康辛!”隨著他的喊聲,那條魚也包好了。顧客們接過“飛魚”之後在就在圍觀群眾的歡呼聲中滿意地含笑離開。盡管海風越吹越冷,但是這魚攤總是被人潮與笑聲圍得暖烘烘的。

有人問魚販為什麼這麼快樂。魚販如實地告訴他,事實上,這個水產市場上一點生氣都沒有,很多人忙活了一天就覺得骨頭都要散架了。很多人對這種沉重的工作感到不滿意,就經常抱怨。但是後來他們覺得,與其每天去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一下對工作的態度。從那時候起,他們就不再去抱怨又髒又累的工作,而是把賣魚當成了一種生活的藝術。到了後來,這些市場上的人就想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創意,也帶來了一串接一串的笑聲,他們也成為了水產市場上的奇跡。

快樂的秘訣,不是源於工作的本身,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可以這樣說,快樂地對待工作,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業、建立大功勳的基石。假如你覺得工作隻是件累人的苦差事的話,那麼,你將永遠被成功所拋棄。隻有從心裏熱愛你從事的工作,你才能夠享受到工作的樂趣,才能獲得生活的快樂。

有一次,一個哲學家經過了一個建築工地,看見三個工人在太陽的照射下汗流浹背地砌牆。這個人就走上前去,想和他們交流一下。哲學家問他們:“哎,朋友們,你們在做什麼啊?”

第一個人轉過身來,沒好氣地扔掉手中的工具,不耐煩地對他說:“你的眼睛瞎了嗎?我在砌牆呢。這麼熱的天,我還要幹這種活,真是遭罪!”看樣子,這個人對工作十分不滿。

第二個工人卻沒有轉身,他一邊砌牆,一邊回答說:“我在上班呢。雖然這個工作比較累,但是每天還能收入幾十美元,至少也能養活我的家人。對不起了先生,我要幹活了,如果今天的工作量完不成的話,恐怕今天我就要喝西北風了。”哲學家看得出來,這位工人雖然對這份工作不滿意,但是為了生活已經習慣了。

第三個人好像對自己的工作很感興趣,一邊工作一邊愉快地說:“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堅實、最漂亮的一幢別墅!過上一段時間您再來的話,一定能夠看到我親手建成的別墅的。”後來,第一個人由於對工作不滿意,就辭職了。在以後的幾年裏,他接連換了很多種工作,但是在新鮮勁過後又感到厭倦了……周而複始,最終一事無成;第二個人老老實實地砌了幾十年的牆,養活了自己一家老小,但至死仍然是一個砌磚匠;第三個人先是成了一名包工頭,後來成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他設計、建造的大廈、別墅、公寓樓等,得到了客戶們的好評。

同樣的工作,第一個人感到枯燥無味;第二個人是為了生計而機械地工作;第三個人卻能從中尋找出到快樂,這種快樂的工作態度也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工作潛能,最終經過自己努力成為了房地產公司的老板。

年輕的朋友們,應該對工作有一個更加正確的認識,隻有端正了工作態度,才能夠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工作不隻是我們謀生的手段,還是我們走向成功追求理想的重要過程。我們可以從工作中來獲取經驗、知識、信心和價值,體驗到追求和成長的快樂。當我們明白這一點之後,就會覺得工作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樂趣。當你能不斷地從工作中尋找到快樂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得到很大的改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