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去做,沒有什麼不可能(1 / 1)

有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有一種自卑的心態在作祟,會對一些工作和追求產生恐懼心理,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去完成。實際上,這隻是一個假象而已,“不可能”隻是心理作用罷了,畏懼和自卑的心理給一個人的頭腦設立了極限,給個人能力設了一道無形的門檻。當我們邁過這道門檻,打破這個心理極限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的障礙和困難不過是心態的原因所導致的。

要想打破這種不可能的思維,就要有敢做的精神。隻有大膽去做了,才會發現事情原來如此簡單。喬治·丹特齊格是斯坦福大學運算研究和電腦科學教授,他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經曆:

喬治·丹特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碩士的時候,有一次上課遲到了。他走進教室,匆匆忙忙地抄下黑板上的兩道數學題。他認為,這是教授給學生們留下來的課下作業。為了完成這兩道數學題,他冥思苦想了幾個晚上,一直沒有結果。但是他不願意讓教授對他表示失望和不滿,就一直堅持著。

幾天之後,他終於解開了那兩道難度很大的數學題。他把作業帶到了教室裏,放在了教授麵前的桌子上。

很長時間之後的一個早晨。尚在睡夢之中的喬治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打他打開門的時候,發現教授站在那裏,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他滿腹狐疑,還沒有張口問什麼事,就聽教授大聲地說道:“喬治,喬治!你把那兩道題都給解出來了,你實在是太厲害了!”

看著欣喜若狂的教授,喬治滿臉迷惑:“是啊,我解出來了,那不是你留的作業嗎?值得您大老遠的跑來告訴我這件事嗎?”經過教授的一番解釋,喬治才明白,原來黑板上的那兩道題並不是什麼課下作業,而是數學界有名的難題,許多有名的科學家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沒能解決掉。喬治用了幾天的工夫就把它們解開了,讓教授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後來喬治說:“如果事先有人告訴我這是兩道數學界著名的難題,或許我就沒有勇氣去試著解它們了。”我們從這件事中不難看出,如果我們認為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麼就永遠不會選擇行動,也讓那些不可能變成真正的不可能。當我們大膽去做的時候,在行動的過程中開動腦筋,竭盡全力,最終很可能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果一個人缺少信心,就會衍生出不可能的思維,在不可能思維的支配之下就會膽怯,不敢采取任何行動。那麼,理想和追求就會和他絕緣,他也隻能過一種平庸的生活。

青年人光有想法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有大膽去做的勇氣,隻有將想法付諸行動,鬥誌昂揚、信心百倍地去做,才能獲得成功的錦標。

孫琳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到當地的《城市晚報》做記者。這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個任務:采訪一名優秀檢察官。

初來乍到就能夠接到如此重要的采訪任務,充分證明了領導對孫琳的重視。但是孫琳卻高興不起來,而是愁眉不展。畢竟,《城市晚報》在這個城市當中隻是一個一般的報紙,而自己也隻是一個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怎麼有資格去采訪赫赫有名的大檢察官呢?他向同事趙陽傾訴自己的苦惱。趙陽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你現在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裏,然後想象外麵的陽光多麼熾烈。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趙陽桌上的電話,撥通了檢察官的辦公室電話,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他的要求:“我是《城市晚報》新聞部記者孫琳,我奉命采訪您,不知您今天能不能抽出時間來接受我的采訪?”站在旁邊的孫琳聽了嚇了一跳。趙陽一邊打電話,一邊向他扮鬼臉。接著,孫琳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半,我準時到。”

“瞧,直接向他說出你的想法,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趙陽向孫琳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半,別忘了你的采訪時間。”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孫琳麵色放緩,他終於明白,有許多事情其實很簡單,隻是自己把它想得太複雜了,覺得難度很大,從而給自己的雙腿戴上了沉重的鎖鏈。

如果一直心存恐懼,猶豫不前,那麼再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困難重重,如果克服畏怯,大膽去做,那麼有很多看似很困難的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做事的時候,不能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心裏就打退堂鼓。沒有去做,就沒有“不可能”的理論依據。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心中存在恐懼,就使得一些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猶豫不決縮手縮腳。隻有衝破心理束縛,才能具備成大事的素質,才能讓夢想變為現實,最終獲得勝利的桂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