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做一件事,就要立即行動(1 / 1)

對於現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大部分人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之中長大的,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二十多年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年輕人在升學、生活等方麵都是由父母來做決定、拿主意。從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對於事業的選擇和事情的解決上,有著太多的優柔寡斷,哪怕在正確的選擇麵前也表現得十分猶豫,等待別人的同意之後才敢做出決定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猶豫不決、徘徊踟躕所表現的並不是考慮的慎重和縝密,而是缺乏主見、習慣於依賴別人的表現。如果不對這方麵的缺陷進行改正的話,就會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產生負麵的影響。因此,年輕朋友們應該建立起果敢堅毅的優秀品質,做事情的時候擺脫畏首畏尾的惡習,決定了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不要考慮別人的意見,立即采取行動。這樣,既能為自己爭取到第一時間,把握好機遇,又能夠培養自己幹脆果斷的做事風格。

有不少的年輕人,在畢業之後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過著自己並不喜歡的生活。他們的心裏並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是卻沒有勇氣去放棄不喜歡的東西,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在愁眉苦臉、滿腹牢騷之中度過每一個艱難的日子。

中文專業的張偉大學畢業之後,沒有找到工作,最後依靠父親的關係,在家鄉的縣城裏做了一個小科員。張偉對工作感到十分不滿意,討厭那種白開水般的日子,因此就經常在單位裏發牢騷,稍有不如意就憤憤地說:“小廟養不起大神仙,爺到大城市裏發財去,不在這個破地方受這幫人的窩囊氣!”但是到了第二天,他還是按時上班了,他覺得還是忍耐一下要好一些。轉眼間三年過去了,張偉由於在工作中表現不積極,在評職稱的時候失敗了。他又感到十分生氣,在辦公室裏逢人就說,單位裏的管理體製不好,不如大城市裏麵完全靠個人的本事吃飯,自己決定去大城市裏闖出一片天地來,不在這裏受這份窩囊氣。當他訴說完之後,又大模大樣地和外地的同學打電話,告訴同學“過幾天我就去投奔你”。辦公室的同事們看到之後,覺得張偉下決心真要走了。

但是幾個星期之後,張偉依然出現在辦公室裏。有些好事的同事就問他為什麼還不去大城市裏發財去,他回答說:“家裏不同意,再說父母現在需要照顧,我還是緩一緩再說吧。”

幾年後,張偉大學的同學都買了房子,有了車子,有的人還開了公司。他看到之後,心裏有些不平衡,覺得以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和他們取得同樣的成就,隻是因為自己在小縣城裏工作英雄無用武之地罷了。思前想後,他又想去大城市發財了。但是這熱度也隻持續了三五天的時間,最終他還是沒有走出辦公室一步。別人問他的時候,他又擺出了諸如孩子還小、嶽父需要照顧之類的理由。他那一句“到大城市發財去”的夢想,隻能作為一句空話而存在,也成為了同事們嘲笑他的把柄。

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犯了猶豫不決的毛病,做起事來前怕狼後怕虎,不敢作出決定,更不敢前進一步。那些理由在他們看來或許是詳細周到的考慮,也是對退縮心安理得的完美理由,而實際上,那些所有的理由不過是一種掩飾和借口,它欺騙不了別人,最終隻能坑害自己。

無須諱言,做出選擇並付出行動的時候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也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前進的過程中可能會跌得粉身碎骨,但更可能是攀上高峰。在選擇麵前停步,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安全,但是大好的時機也會和你擦身而過,讓你懊悔不已。前麵的路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如果你不選擇走下去,又怎麼能夠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呢?

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是有風險的,選擇退卻固然能夠避免一些大風大浪,但是也就永遠把自己定位在了碌碌無為的位子上。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朋友,一定要有果斷的做事精神,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去考慮那些客觀的幹擾因素,而是要勇往直前地幹下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