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稅收優惠政策節稅?(1 / 1)

通過前麵的學習我們應該已經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概念和具體包含的內容有了一定了解,那麼,如何靈活地利用這些知識和政策節稅,進而使企業獲利呢?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談起稅收必然就會談到一個現在稅務界最熱門的話題——稅收籌劃,一談到稅收籌劃,有人就又想到怎樣鑽政策的空子,甚至是想歪主意,比如說將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化整為零計入當期費用等等,這樣的籌劃違反了稅法立法者的意誌,是短期的、狹隘的,甚至有潛在風險。

稅收優惠政策是稅法中用以減輕某些特定納稅人稅收負擔的特殊規定。將稅法的優惠政策使用齊全,這符合稅法的導向,可使納稅人獲得合法的節稅利益,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時,國家也鼓勵企業這麼做,因為稅收籌劃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還促進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企業在各個時期都可以利用國家出台的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下麵我們就企業各個時期的稅收籌劃作詳細的分析。

企業創辦時期,實際上,稅收籌劃從企業創辦初期就已經開始了。這就需要稅收籌劃樹立超前籌劃意識,在企業成立時就要考慮稅收籌劃問題,準備做什麼事情、在什麼地方做、和誰合作做、采用什麼樣的組織形式、涉及我國現行的哪些稅種、有哪些稅收優惠等等問題。認真分析和研究以上問題後,納稅人便可利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達到節稅目的。

1.納稅地點的籌劃。在進行國內投資時,投資於不同的地區,可能所承受的稅負有所不同。通過把握下列區域間稅收差別待遇,可達到降低稅負之目的,如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沿海經濟開放區、“老、少、邊、窮”地區、旅遊度假區、中西部地區等。對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江開放城市、內陸開放城市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有關企業,根據從事生產性活動的特點,分別按15%或24%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設在中西部地區的企業給予3年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可以選擇到相對低稅率的地區進行注冊。

2.經營範圍的籌劃。經營項目的不同,不僅涉及到的稅種不同,也關係到能否享受稅收的優惠政策。如農業初級產品及其加工產品,以及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物品(水、煤、氣)等實行增值稅優惠稅率;外商投資企業舉辦的先進技術企業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農林牧副漁等行業及不發達地區的行業和我國西部地區實行多方麵的稅收優惠;辦理出口業務的企業,實行“免、抵、退”等稅收優惠;以“三廢”物品(廢水、廢氣、廢渣)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內資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新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批準可免征3年所得稅等。企業應當設計稅收模型,據此確定經營範圍。

3.組織形式的籌劃。企業組織形式的不同,也有可能涉及稅種的不同,從而導致稅負的不均等。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合夥企業無須繳納企業所得稅,隻對投資者個人征收個人所得稅。而按照《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有利潤的話,一般是要交納33%的企業所得稅。另外,自然人股東還要就分紅部分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稅目,適用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4.選聘員工的籌劃。開辦企業在選聘員工上也可以進行稅收籌劃,選取某一群體的人員占到一定的比例可享受某些稅收的優惠。比如,新辦服務型企業,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聘用一定比例的下崗失業人員,就可以享受3年內免征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另外還有錄用殘疾人等方麵的優惠政策等等。因此,企業可根據崗位設置的需要,選聘不同群體的職工,享受優惠稅收政策帶來的節稅效益。

5.成立時間的籌劃。稅收優惠政策的享受基本上都有時間的界限,早一天晚一天都可能對其產生影響。比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軟件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規定執行口徑等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新辦軟件生產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免征或減征優惠政策)是指《通知》生效之日、即2000年7月1日以後新辦的軟件生產企業。因此,在創辦企業時必須對企業所能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時間界限有明確的認識,盡量爭取優惠政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