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擺正位置:找準自己的工作定位
麵對工作不要抱怨
“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工作嘛,又不是為自己幹,說得過去就行了。”……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似曾相識的言辭好像剛剛還有人在耳邊講過,聽得多了,甚至自己還在心中有一絲絲的認同。而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殊不知,恰恰就是這樣的句句牢騷、種種想法,使我們喪失了工作的活力與激情,收回了邁向優秀與傑出的步伐,逐漸地歸於平庸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常常抱怨公司領導對自己不公,有那麼多新鮮的創意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一次次的會議,自己作為普通職員沒有參加的機會,而那些衣著鮮亮的高級經理隻是動動嘴皮子便決定了他們的生死。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講出了自己的煩惱,智者聽後無言,領他到了海邊,智者撿起一塊鵝卵石,拋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鵝卵石上。
智者問:“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鵝卵石撿回來嗎?”
“我不能。”年輕人回答。
“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問,並別有深意地看向年輕人,年輕人恍然大悟。
如果你隻是一枚平淡無奇的鵝卵石,你沒有權利抱怨不被注意,因為你沒有被注意的價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場和聲音,你先要站起來去為自己爭取。努力才能提升你的價值,成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先埋頭做事,再說話,那時,你的話才有價值,你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生活並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現出來,它從來都是殘酷的,對於那些沒有成功、沒有引人注意的人。先努力生長,默默等待長大的蘑菇,你才擁有自己的價值。你有了價值,才可以爭取你想要的所有權利。所以,在任何時候,首先應該低調!
有的人眼睛總盯著自己,所以站不高看不遠;有的人無論工作在什麼環境中,總是怒氣衝天、牢騷滿腹,總是喜歡怨天尤人,也使別人無比厭煩。他們好像天生就是抱怨狂,說起話來總帶著抱怨不滿的口氣。好像自己是天下第一等的完美人士,不存在任何缺點;而別人又是渾身毛病,偏偏未如他們意痛改前非,於是指責、抱怨隨之而來,不絕於口,仿佛世界上沒有什麼能讓他們稱心如意的。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訴說著對工作的不滿意;一邊在完成任務,一邊埋怨,讓同事覺得他們難相處,讓上司認為他們是“刺兒頭”,結果升級、加薪的機會被別人得去,這下他們又多了一個發牢騷的話題了。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身子被嘴賣了”。
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可以構築出一點點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不過像祥林嫂般地嘮叨不停會讓周圍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許你把發牢騷、倒苦水看做是與同事們真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不過過度的牢騷怨言,會讓同事們感到既然你對目前工作如此不滿,為何不跳槽,去另尋高就呢?
小李對小張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討厭這個公司!”小張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你報複!這個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小李問:“為什麼?”小張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小李覺得小張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麵時小張問小李:“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小李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小張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有的人總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必定是事與願違。他們看問題時往往過於狹隘偏頗,隻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人,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他們習慣於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汙泥。
這種人雖然不可恨,但很討厭,尤其是當同事心情極佳時,著實煞風景。他們成天抱怨,總是生活在愁雲慘霧中,凡事永遠向壞處看,這種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別人很難與他們產生共鳴,所以同事們對其大多采用避而遠之的策略。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是的,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麵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麵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吸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認清自己的位置
“認清自己的位置”就是在工作中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管理學家埃德加·施恩認為,一個人最初的定位是由進入工作初期學習到實際工作經驗所決定的,但這是不穩定的。當工作經驗與個人不斷反省中獲得的動機、需要、價值觀、才幹相結合,才能達到自我滿足補償的一種長期穩定的定位。
在工作中,如果你是一名新到的員工,那麼你就要重新審視自我動機、需要、價值觀及能力,逐步明確個人需要與價值觀、適合個人特質的工作,自我改善、增強自身才幹,達到自我滿足和補償。
在施恩看來,我們對工作的定位有五大類型:技術職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型、自主型和創造型。
(1)技術職能能力型。這樣的員工以技術職能能力為職業定位,有特有的職業工作追求、需要和價值觀,強調實際技術或某項職能業務工作。
(2)管理能力型。這樣的員工願意擔負管理責任,且責任越大越好。管理權力是此類型雇員的追逐目標,他們傾心於全麵管理,掌握更大權力,肩負重大責任。
(3)安全型。工作的穩定和安全,是這一類雇員的追求、驅動力和價值觀。他們的安全取向有兩類:一種追求職業安穩,這種穩定和安全感主要源自於既定組織中穩定的成員資格,例如大公司組織安全性高,其成員的穩定係數也高;另一種注重情感的安全穩定,例如使自己融入團隊而獲得的安全感。
(4)自主型。這種員工通常會以最大限度地擺脫組織約束,追求能施展個人職業能力的工作環境為目的。而且他們會認為,組織生活是非理性的,太限製個人,甚至侵犯個人私生活。他們追求自由自在、不受約束或少受約束的工作環境。
(5)創造型。這是很獨特的一種定位。在某種程度上,創造型職業定位與其他類型的職業定位有重疊。追求創造型定位的雇員要求有自主權、管理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幹。但是,這不是他們的主動機與價值觀,有創造空間才是他們追求的主要目標。
以上五種職業定位作為一個職場人士應該認清的,這是自己以後工作的基礎和平台。有了這個基礎和平台,工作才有可能做好。當然,在認清自己的位置同時,還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是要到位,即工作到位,執行到位。作為公司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工作範圍和職責範圍,你首先必須保證工作到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責任邊界總是會有交叉的地方,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在責任邊界上會經常存在模糊地帶。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自己積極主動,多承擔一些責任,不能留出責任的空白區。這是到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麵,到位其實還是一種工作態度的表現。積極主動的工作往往能夠使你的工作成果更加突出;相反,如果不積極主動去工作,許多工作都做不到位。
其次是不要越位,即在工作時不要超出自己的管理權限。如果沒上級的授權,超越了管理權限也會導致權責不清。尤其是針對管理能力型,該是你管的事情,就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該你管的事情,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主動配合主管人員把事情處理好。
再次,適當的時候要補位。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上司不在或者其他員工不在,可是這個人的崗位上有事急需他處理,此時,如果經理沒有授權,作為崗位上的員工當然可以對此置之不理,這可以保證員工自己沒有越位。但是,另一方麵,在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及時補位,就有可能造成公司利益的損失。所以在工作中,你還要在適當的時候補位,這體現的是一種自動自發、主動執行的精神,這種做法不僅保全了公司的利益,還體現了你個人的價值。
總之,工作中的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並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樣你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
找準位置做對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隻要你在人生道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坐標,你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為一名公司的員工,無論你是幹什麼的,是清潔工、前台接待者、專業技術人員,還是做中層管理工作,不論職位高與低、責任輕與重,你成功的關鍵就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對事,並且讓你的上司知道和認可。
很多人都認為,上司的眼睛是雪亮的,員工如果表現得好,工作幹得好,遲早會被上司看到。可惜,事情往往不是這樣,很可能你工作相當出色,但是上級領導卻根本不知道。此時的你既不能怨天怨地,更不用抱怨自己的命運。你應該更積極地表現自己,設法讓同事們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績,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隻有這樣,上司才能把你看做是嶄露頭角的核心員工,從而提拔你重用你。
無論你是一個普通職員,還是一個中層職員,你的頂頭上司既可成為你成功的階梯,也可以毀掉你的前程;既能讓你顯得精明強幹,也可使你毫不稱職。一些人從未得到提拔,就是因為頂頭上司不給他發展和表現的機會。
所以,在一個公司或部門裏工作,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並根據自己職位的高低采取不同的處世方式。職位較高,一般說明你已得到了上司的器重,可以在其所管轄範圍內施展才幹。如果職位較低,則說明你尚未被上司重用,一言一行還須謹慎從事。你一方麵要盡力表現自己,另一方麵要學會藏著點兒,別表現得過於出頭,成了別人的眼中釘。
小張是某家證券公司營業總監的秘書,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她連最起碼的證券知識都不懂。但小張是個聰明人,自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她就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秘書,而是把自己定位為僅次於總監的總監助理。她一邊向公司的秘書小姐學習業務知識,一邊還注意總監助理的一舉一動,暗暗地把總監助理的那套本事學到手。
一般的秘書,老板在的時候就畢恭畢敬,端茶送水,老板一出去就偷偷地大打私人電話,嚼嚼口香糖,看看閑書。而小張呢,她一閑下來,就想想這幾天自己都做了哪些令老板不太滿意的事情,自己缺乏哪些方麵的本事。當然,小張還在各行各業廣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以應不時之需。
一天,小張陪同老板出去見一位很重要的客戶,而且還要簽一個很重要的合同,下車時,天空下起了小雨,小張故意放慢了腳步,悄悄問身後的司機,車上有沒有雨傘,司機說沒有,小張就掏出錢遞給了司機說:“請你幫我一個忙,立即到附近一個商場買一把名牌雨傘,尺寸要大一點的。”等老板簽完合同,拉著合作夥伴從大樓裏出來的時候,大雨滂沱,小張就快走幾步,從司機的手裏接過雨傘,遞給老板,老板很有風度地為客戶打起雨傘,送對方坐上了車。
送走客戶後,老板對小張投去滿意的目光。終於有一天,老板對她說:“從下周起,人事部會提升你做我的助理,不過,我不準備再請新的秘書了,一身兼兩職,沒有問題吧!”
我們不能不承認,機遇總是為那些時時刻刻在為自己努力的人準備著,為那些有準備的人準備著。我們隻有找對自己的位置做對事,不斷奮鬥,才使我們的職場人生更精彩!
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一種人,總是生活在唉聲歎氣和怨天尤人的牢騷之中。他們經常牢騷滿腹,憤憤不平,抱怨命運,痛恨別人;不是大罵世事不公,就是哀歎老天無眼。要麼就罵自己無能,在領導麵前不會使乖弄巧,而很少從自己的心態、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麵查查自己的原因。
有一則《井蛙歸井》的寓言說:井裏的青蛙向往大海,請大鱉帶它去看海,大鱉欣然同意。青蛙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驚歎不已,急不可待地撲進大海之中,卻被一個巨浪打回海灘,摔得暈頭轉向。大鱉見狀,就讓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著它遊。青蛙逐漸適應了海水,能自己遊一會兒了。過了一陣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鹹的海水;他又有些餓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隻可以吃的蟲子。青蛙對大鱉說:“大海的確很好,但以我的身體條件,不能適應海裏的生活。看來,我還是要回到我的井裏,那兒才是我的樂土。”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給自己以準確定位,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記住,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間,河邊之蛙有河邊之蛙的生存環境,田間之蛙有田間之蛙的生存條件。忽視自己的生存價值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一個公司員工尤為如此,給自己準確定位至關重要。
下邊這則寓言中的草與青蛙正相反,形成鮮明的反差。
有一棵草氣急敗壞地質問鋤地的農夫:“瞧瞧你都幹了些什麼!你了解我的價值嗎?我給人類帶來了清新的空氣,給大地帶來了生命的綠意,我保護著堤壩不被雨水衝刷,我讓世界充滿了生機……在千裏沙漠,在茫茫戈壁,人們會因為有我的蹤跡而歡呼雀躍,而現在,你竟然愚蠢的要除去我!”但農夫聽不懂草的語言,他揮汗如雨,一邊疲憊地揮舞著鋤頭,一邊嘟嘟嚷嚷地抱怨著:“這些草,什麼地方不好長,偏偏長在我的麥田裏!”
找到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則更重要。正像“草”所說的,如果它長在高山、堤壩保護水土流失,或許被人稱讚;如果它長在城市花園美化環境,自然得到人們的關照。然而,它卻長在了農夫的麥田裏,其命運必然是被除掉。
草之所以抱不平,隻不過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罷了,沒有誰會把它看得那麼重要。正如印度哲學大師奧修說的:“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要去看,不要比較。”因此無論一個普通員工還是一個公司主管,如果你是一棵草你就不要長在別人的麥田裏,如果你是井底之蛙就要像青蛙一樣回到你的井底。
每個人的性格、愛好、風格、專長都不一樣,這些都是自己的“傳家之寶”。如果知道自己的特質,並予以充分發揮,就會跟別人不一樣。反之,如果將自己變成了“批量生產中的一個”,就會像一般的商品,即便做工再精細,充其量可以將價格提高個十元八元的,但永遠不可能變成傳家之寶。因此每個人都應設法找出自己的優點,並且把它充分發揮出來。
能夠忍受不公平的待遇,並且以平常的心態對待,這是人生的一個境界,也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坦然麵對生活,用微笑來迎接一切困難。如果一旦遇到波折、困難或不順心的事,就抱怨他人,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對生活失去興趣,對美好的東西失去追求。這種心理不僅會磨損人的誌氣,而且是一個人生活幸福的致命傷。
社會上、公司裏確實有許多不公平的現象,或者說世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對此,如果總是無休止地抱怨懷才不遇,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時運不濟,也會變成長期的命運多舛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加倍努力,忍辱負重,靠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一旦你的實力足夠強大了,別人即使想擋你恐怕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