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富有勇氣,敢於冒險。很多商界人士都會冒險,但他們是為了利益和公司成長冒險,而凱瑟琳兩次最大的冒險固然是為了郵報企業的發展,但也是為了原則,這就是她與其他商人的區別所在。
凱瑟琳的一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她原是華爾街投資銀行家的一位千金,是含著金鑰匙來到世界的。1963年丈夫猝然去世,她不得在危難之際接管由父親留下,丈夫經營的《華盛頓郵報》。她初當郵報總裁時,隻想守住這份家產,等孩子們長大了再接過去。沒想到自己一幹就是30年,而且企業越辦越好。1963年,郵報總收入隻有840萬美元,旗下子公司隻有《新聞周刊》和兩家電視台。到1993年,企業已發展為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了14億美元。她的輝煌,她對新聞事業的劃時代的貢獻,受到了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人們稱她為“改造了20世紀曆史的偉大女性”。
凱瑟琳在自傳《個人曆史》中形容自己走過的路像一個傳奇,但這是另一個傳奇,一個女性成為一個男人領地裏的先鋒。正如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所說:“她的傳奇是一種智慧、勇氣和高質量生活的象征,她是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試著像男性那樣思考
在這個世界上,女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往往無法與男人並駕齊驅。究其原因,主要不是專業能力高低有別,而是思維方式多有差異。
長期由男人主導的職場環境中,男人建立了專有的職場遊戲規則。女人要分半壁江山,不妨從了解男人的職場遊戲規則開始,試著像男性那樣思考。
(1)挫折是機會的代名詞。女人通常害怕遭到拒絕,所以很難說出自己心裏真正的要求。在職場中,當提案遭到主管退回時,對大多數女人而言即代表絕對否定,沒有其他機會;對男人而言,拒絕卻代表了仍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現在遭到拒絕,並不代表以後仍然遭到拒絕,總有被接受的機會。
因此,女人應該改變自己的敏感、脆弱,重新規劃生活目標,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定要達到目標,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將失敗與挫折變為下一次機會。
(2)敢於表達。男人從小就被鼓勵做事要勇敢,要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參與各項比賽、運動競賽等活動,早已習慣競爭和輸贏,很多人也相信沒有永遠的贏家。女人則習慣準備所有的功課,雖然非常細心負責,卻不擅長報告,往往是準備100分,到最後的分數卻大打折扣;而男人準備60分,卻常有達到100分的成績。
你或許有這樣的經曆:男同事在會議中總是非常踴躍地發表意見,滔滔不絕,似乎有備而來。事實卻可能是,他對提案熟悉程度遠不及你,而且你手上準備的資料也比他更周全。但你從沒有機會表達你的意見,主管不知道你的存在,更不了解你的專業程度。最後的結果,公司采用男同事的提案。
所以,女人要成功關鍵在於掌握表達的機會,讓自己站上舞台,展示實力。天上不會掉餡餅,敢於表達才有成功的機會。
(3)主動出擊。男人慣於主導職場環境,一有機會便很自然地推薦自己,爭取表現的機會,相比較之下,女人習慣默默耕耘,等待主管的賞識。不要孤芳自賞,整天呆在辦公室內埋頭工作,以為老板一定知道自己為公司鞠躬盡瘁。事實上,隻有你主動出擊,老板才會注意到你的想法或看法。
你可以主動定期向老板報告團隊的最新工作績效,反映自己優秀的領導能力。同時主動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關係,介紹你的職務,讓他們了解你能為他們做什麼,你有什麼資源可以與他們分享。
(4)同事非朋友。當有同事直接向你表示:除了公事外,無意與你建立所謂的“朋友”關係時,女人通常會感到傷感,認為是其他原因所致,接下來也間接影響彼此工作上的合作與支援。同樣是這種狀況,男人的反應常是無所謂,今天在會議中處於競爭對立的立場,明天卻一起去參加Party,公私分明。
反觀女人,常常認為同事應站在同一戰線,習慣將戰友等同於朋友。女人認為,若不是朋友,如何並肩作戰?建議女人在職場中應該以工作職務為標準,不要因為朋友的關係而影響了對公事該有的專業判斷。即使彼此不是朋友,隻要工作上能配合,能共同完成任務,就可以合作。夾雜私人感情在工作裏,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
(5)增強生存能力。每個決策的背後都有風險的存在,但風險通過一定的方法是可以最小化的,或者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若不踏出新的一步,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你可能正在思考:如果我接受了新方案,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我負責新業務,成績不理想,會不會很沒麵子?最後在多重考慮下,還是不冒險比較安全。但這樣一來,你永遠不會進步。
女人常為了安全感,保守地呆在原地,總有一天別人會輕易地奪取你的領地。女人可訓練自己逐步接受風險,增強生存能力,不必害怕改變。學習的過程,甚至是失敗的經驗,都能幫助你承受更大的風險。
(6)接受新挑戰。當公司賦予你新的職務,讓你肩負更多的挑戰與責任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多數女人會開始擔心自己能否勝任,壓力隨之而來,因為從未有過相關業務的經驗,成績可能不理想。男人麵對相同的問題時,則會很樂觀地接受新任務,雖然他也可能不知道從何著手,但他不會讓別人知道。因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新挑戰意味著新的表現機會,即使充滿了不確定性,仍然要昂首前行。女人應該增加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勇敢地接受新一輪的挑戰。
想到不如做到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夢想,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說遠也遠,說不遠其實也不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隻有想到並做到的人才能與成功實現零距離接觸。
通常,來清華MBA總裁班進修的都是全國一流企業的老總,可就在這個充塞著全國房地產、IT界或機械製造業老總的高級學習班裏,卻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容店老板,這個15歲就開始打工,當年曾縮在“鐵籠子”裏賣化妝品的小人物,幾年後竟能和清華大學“掛上鉤”!
跟班裏其他同學相比,她沒有什麼背景。但這葉毫不遜色於身邊那些“巨輪”的“小舟”,身上卻有著許多普通打工妹不具備的東西——自信。
打算讀清華MBA前,她是東北×市一家美容院的老板。5萬元的MBA學雜費對於此時的她來說倒不是大問題,關鍵是要給自己的求學一個理由。為什麼要學MBA?有人說她是有了點錢想往臉上再貼點金,或者是趕時髦。她從不顧忌別人的閑言碎語,她考慮的是上這個學到底能有多大實際意義的幫助?
當生意做大以後,她遇到了幾乎所有的老板都會遇到的一些困惑,比如管理問題,如何創新等,讓她很頭疼。
學習的這一年裏,雖然使她覺得很累,但讓她興奮的是,自己還真從課堂上得到了一些啟發。過去一搞促銷活動就頭疼,除了買一贈一、抽獎、打折外,再也想不出什麼高招了,現在卻總能想出一些新點子。因為是研修班,很多知識到了老師嘴裏,都被濃縮到了極致,往往就是幾句話一帶而過,而經常是老師無心插柳的一句話,到了她那裏就很快綠柳成蔭。
一次,老師無意中說了一句,“老總是做戰略的,具體的事應該讓下麵的人去幹。”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她一下子茅塞頓開,從此她將有些具體事情授權給員工負責,不僅自己輕鬆了,而且員工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
如今手下已有100多名員工的她,在沒學MBA之前,從來沒有聽說“企業文化”這一名詞,現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逐漸打造了自己美容院的歌曲、舞蹈和口號,還學會了如何留住人才的一些竅門。“我和手下的人處得就像姊妹一樣,給她們(員工)的薪酬也很合理,她們都不願意走……”
家境窮寒的她或許是繼承了母親的個性,從小就很有理想。可惜天不遂人願,因受家庭所累,她初中畢業後不得已選擇了技校,為的是早點掙錢養家。拿到技校通知書的那天晚上,她的淚也流了一夜。因為在她的內心裏是多麼渴望上大學啊。渴望讓這個小女孩變得瘋狂,在技校上學期間,她硬是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了三年的高中課程,16歲時便考上了哈爾濱某大學財會係,成為當時自考班裏年齡最小的一名學生。
夢,終於圓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她並沒有給這個夢一個常規的結果。拿到自考文憑後,她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是在幫姐姐賣化妝品的過程中,產生了給自己打工的念頭。
1992年,她在開發區租下了一處18平方米的門市房,掛起了“化妝品批發零售商店”的招牌。199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動起了增加美容項目的念頭。先設了兩個鋪位,幹了沒多久,生意相當不錯,便增加到了5個。第二年,她又出去進修了三個月,學習了一些治療黃褐斑、痤瘡等醫療技術。為了檢驗效果,她將自己的臉蛋奉獻出來做了“試驗田”,直到試完覺得還行,才放心向客戶推薦。
生意越做越大,5張床顯然已不夠用,曹燕一咬牙,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借款30萬元,租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店鋪。
這樣大膽的舉措,使家裏像炸了鍋似的,父親非常惱怒,“見過膽大的,沒見過像你這麼膽大的。差不離兒就行了,非得窮折騰,賠了怎麼辦?!”她一句話不說,隻是小店照租不誤,父親也拿她沒轍。新店開了還沒多久,她又在當地的美容界裏率先施行了會員製,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客戶。
2000年,她又向前猛跨了一大步,投資500萬元,將美容院擴大到了600平方米,看著裝飾一新的美容院,再想想當年的“鐵籠子”,她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一切落定後,慣於“一鳴驚人”的她又做了一件在家人看來簡直就是“瘋子”才幹的事:為了彰顯美容店代理的法國某知名品牌的文化內涵,她找工人硬是把當初花了幾十萬,剛裝修還不到兩年的大廳砸了個麵目全非,重新設計了返樸歸真的裝修風格。她的這些行為令父親氣憤不已,以致不和她說話,她隻好自己解釋,“要想成功,就必須不顧一切,想到就要做到。”
就這樣她的名聲流傳在外了。但如果是第一次見麵,說什麼也看不出這個長得眉清目秀、柔柔弱弱的女孩哪點像一個統帥一家主店、8家分店的“大膽老板”。
要做就做最好
1997年就在平安夜悄悄降臨之際,波士頓的空氣濕潤而寒冷,哈佛校園裏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氛,人們在人行道上相逢,互致問候。
房間裏一片靜謐,仿佛是雪花落在積雪上一樣的安靜,桌前一杯咖啡的熱氣升起來,碰到冰冷的窗戶,一下子就凝成了薄霧。
就在兩年之後,當譚海音完成了哈佛商學院MBA課程以後,帶著哈佛MBA的頭銜,踏上了回國的航程,回到了已闊別多年的故鄉——上海。
不久,在中國的IT界出現了一家新的網站www.each-net.com,易趣網,年底成為中國十大網站之一。譚海音就是易趣網的CEO。
今天的譚海音常被人問及:“你怎麼會這麼成功呢?”
譚海音認為自己運氣不錯,但是外公和外婆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外婆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名牌大學法律係的女生,並經常告訴譚海音“我就不信天下有做不到的事”這句話。在外婆的影響下,譚海音說自己也從不輕言放棄,要做就做最好。
對自己從小到大一帆風順的過程,譚海音一點也不謙虛地說:“在同齡中很有代表性,應該是個典型案例。”從聽話的小女孩到一個溫柔的CEO,譚梅音的性格沒有多大變化,但是人生含金量增加得很快。觀察譚海音的軌跡,似乎證明了古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在哈佛的課堂上的人,既有去伊拉克打過戰的軍人,又有中東王室成員、南美的莊園主,也有來自IT界精英、華爾街的銀行家。
但是有一天,在哈佛課堂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野人”!
那是在哈佛商學院第一學期第一周星期五的最後一節,發生的一件很有趣的頗具戲劇性的一幕。等教授講課即將結束時,“轟”的一聲,黑板突然向上滑動,黑板與牆壁之間的縫隙裏鑽出一個大活人!隻見他上身赤裸,頭上纏著極難看的一塊布,手舞足蹈地衝到前麵來,這時後麵出來一個手持鐵鏈的人,從後門進來,衝到黑板前,用鐵鏈套住那個“野人”,座位上的學生有些不知所措,不明白這演的是哪一出戲。
這時那個“野人”衝著大家揮揮手,喊道,“Come on!Let's have some fun!”話音剛落,前後門湧進五六十人。
“Hi!We are the Old-C!”
原來是高年級的C班同學別具一格的歡迎儀式。譚海音在哈佛商學院是在1997級C班,所謂的“冠軍之班”,在這個班級裏譚海音第一次接受了哈佛的一種充滿活力的“集體主義”熏陶,第一節課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佛是世界的哈佛,這裏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思妙想,各種膚色的人,需要每個人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麵對這個被濃縮的世界。但是每個人如何在這樣的舞台上不迷失自己的本性,也是一個在哈佛生活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說,自律就是把自己從外界環境中切分出來,堅持自己的道路。學習上是克服各種幹擾誘惑,在生活角色上扮演好自己的身份。
譚海音說:“作為‘性情中人’,外公外婆總會對他們所談的中華文化有一種極深厚的激情,這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於受外公外婆的影響,我自己對中華文化產生了一種很深的感情。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我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根的感覺,也為我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來源於外公外婆的根的教誨,譚海音曾經在哈佛商學院裏演繹過一出精彩的故事。
在哈佛第一個春節來臨之際,譚海音為C班同學準備了中國傳統的紅包,因為沒有太多的錢,就在裏麵裝上十二生肖的排年表,悄悄地放在了同學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