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緩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最近煩惱的事情已經關係到了他的生死存亡,反而從懷裏拿出了從中山送來的密信。
“君父請看!”說完,他將密信交給了身邊的宦官,宦官轉手舉過頭頂,一步步的送到了魏侯的麵前。
密信並不長,是軍中大將所寫,內容極其簡單,就是請求退兵進入燕國,等待時機到來的時候,再進攻中山。不過這在魏擊看來,前線魏軍的主將給他耍了一個小心思。估計經曆過一次糧道被斷絕之後,在中山剿滅中山國餘孽的魏軍沒有心思再去中山打仗了。
誰也不願意再次經曆後路被斷的危機。
魏擊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兒子,問:“緩兒,你怎麼看?”
“以兒臣之見,齊攻燕可能極大,甚至是吞燕之心一直不死。而且這幾年齊國糧食連年豐收,恐怕進攻燕國迫在眉睫。如果是往年,我大魏武卒二十萬,縱橫中原諸侯,誰敢不服。但眼下趙國用毒計困住我五萬大軍,讓我大魏投鼠忌器,不得已之下,大魏幹預齊國和燕國的戰爭恐怕很難實現。尤其是如今,趙國又要入侵衛國,實乃多事之秋,中山大軍退守燕國可以震懾齊國。不讓齊國有吞並燕國的可能,是最好的辦法了。”
公子緩雖然巴不得自己的老爹下令軍隊馬上撤退。但是心裏是這麼想的,可真要這麼說出來,豈不是讓老爹失望?
“齊國也是個大麻煩。”魏擊聽完兒子的評論之後,憂傷之情溢於言表。當年,田氏篡齊,並不受諸侯承認。要不是有他魏擊帶兵去洛邑,恐嚇了周安王,給田氏弄到了一個侯爵諸侯身份。田氏恐怕在諸侯之中還是一個逆臣的身份。
一旦田氏沒有名正言順的獲得齊國的道統,那麼齊國將麵臨一場分崩離析的結局。
所有的諸侯都可以為匡扶齊薑為名,進攻齊國。然後一點點的從齊國的版圖上摳下一座座城邑。然後田氏在無力支撐齊國之後,步了他們祖先陳國的後塵,遭受滅國的命運。
但是魏擊當時伸手幫了一把田氏。但是田氏卻不知感恩,反而現在處處給魏國添堵。甚至還生出了和趙國結盟的想法。不僅如此,齊國還不遺餘力的想要吞並他們的鄰國燕國。燕國雖然還國力不怎麼樣,但是國土麵積一點不比齊國小。雖說燕國人口不過百萬,還不如衛國的多。且窮,且漫長的北方邊境線有外族的威脅。
但是這一切對齊國來說都不是問題。
人口,齊國就有,還很多。眼下的齊國甚至有點擁擠的感覺。
有外族的威脅,齊國也不怕。威脅再大,有比魏國和楚國大嗎?
可以說,燕國不佳的地裏位置,仿佛就是為了齊國天設地造的一般。隻要齊國吞並了燕國,國土麵積增加一倍有餘,糧食產量將突飛猛進。更重要的是,魏趙一直努力限製齊國戰馬的數量,也會因為燕國靠近草原的地理優勢,變得不複存在。齊國將在國力軍力上,一度越過趙國,成為和魏國不相上下的存在。
這就讓魏侯糟心了,他怎麼可能容忍培養出來一個和魏國同樣強大的對手?
一旦齊國國力和魏國等同,這簡直要比趙國背後插刀子還要惡心人啊!因為在魏國的計劃之中,一直將齊國當成小弟培養的存在,現在失敗了,但也不能冒出一個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來吧?
想到這些種種,魏擊有點後悔當年著急忙慌的給田氏正名,是給自己現在造成了多大的一個麻煩?
好在這個麻煩還沒有爆發出來。
“君父,兒臣此來還有一件事要稟告君父?”公子緩明白齊國是魏擊心中的恨,對於齊國的恨意,恐怕一點都不比趙國要少,還是少撩撥為妙。
魏擊好奇道:“平邑交戰了?”
“沒錯,兒臣以為我大魏雖暫時受製於趙國,但不能對盟邦不聞不問,尤其是趙國,氣焰囂張,非一場大敗不能讓趙侯認清事實。這時候,盟邦都在看我大魏行事。我大魏雖暫時不出兵,但可以在鄴城方向增兵,給趙國施加壓力。”公子緩說這些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畢竟壓製趙國和齊國的崛起,是魏國眼下最為重要的對外事務。
一旦讓這兩個諸侯崛起了,魏國的影響力將受到挑戰。
魏擊挑眉道:“趙國比預想的要提前發動戰爭,看來趙章這小崽子是忍不住了。”
公子緩麵色微微為難道:“君父,不是趙國發動了戰爭。而是衛國……”
魏擊驚歎道:“衛公如此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