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監軍很慌(1 / 2)

魏侯對衛國的突然爆種非常驚訝,在他的記憶裏,似乎衛國從來都沒有有過率先開戰的先例,幾十年來,從來都沒有過。聽說上一次衛國如此有種的時候,似乎是三百年前……

這是一個很反常的狀況。

而對於公子緩來說,衛國是否有種,他不知道。但是他卻知道邊子白恐怕真有種,至於是否能夠戰勝趙國,就算是公子緩對邊子白很有好感,但好感是好感,這僅在於公子緩想要招攬邊子白,認為這個年紀不大的少年是個人才。

但就算是公子緩,也對衛國和趙國的這次戰爭,持悲觀的態度。

沒辦法,趙國的優勢太大了,就算是魏國要擊敗趙國或許並不那麼難。因為趙國有一個戰略上的短板——邯鄲。

趙國的國都就像是一張湊到魏國麵前,隨時隨地都能讓魏國抽一巴掌的臉麵。

魏國在中原的重鎮鄴城就駐有重兵,最多兩天的行軍路程,鄴城的五萬精兵就能一股腦的衝到趙國的邯鄲城外。這就是魏國對趙國在戰略上的優勢。如果趙國的國都一直在晉陽,恐怕魏國想要威脅趙國的都城就不那麼容易了。

可是衛國太弱了。

就算是衛國的上軍從平邑衝到了邯鄲城外,又有什麼用呢?

一萬多上軍,麵對擁有十萬大軍守衛的邯鄲城,衛國有什麼機會?

這不是去進攻,而是過去送人頭的傻事。

所以,在公子緩看來,衛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國土上的幾個大城邑之中固守,一點點消耗趙軍的銳氣,等到來年春天,要春耕了,估計趙國也沒有心思繼續這場費時耗力的戰爭了。這才是老成持重的辦法。

可是在鄴城,當他聽到邊子白突然將趙軍的一個斥候小隊全殲之後,立刻將朝歌的五千兵馬連夜送到了平邑。同時還有兩千騎兵進入了鄴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平邑的規模還是太小了,步兵還好一點,但是騎兵需要養馬的地方,對糧草的消耗也是非常驚人。囤積的糧草要是給三千騎兵消耗,甚至要比一萬人的速度都要快。

無奈之下,邊子白將兩千騎兵送到了鄴城。

顯然,自始至終,邊子白都給趙國發了一個信號,要戰便戰,衛人不怕。

這也是衛國,一口氣全殲了一支斥候隊伍,就會冒出這麼大的陣仗。要是換一個對手,如果趙國和魏國之間的交戰,傷亡一千人一下的戰鬥算交戰嗎?

隻能說是試探。

可是這種試探對於很多熟悉了衛國十幾年,上百年的其他諸侯國來說,絕對是一樁讓人嘖嘖稱奇的新鮮事。魏擊就是這樣,他原本接待兒子,自然不會做出太拘謹和鄭重的禮儀來,父子之間,還要被規矩釘死,豈不是無趣。當然,這樣的家庭關係不是沒有,反而很多見。可魏擊沒有這麼迂腐,同時在平日裏的性格看著也很平和,隻是在關鍵利益上才會表現出一個國君的冷冽和狠辣。

聽著兒子給他到來始末,魏擊笑的像是個孩子似的,甚至還有單幸災樂禍的開心:“這小家夥真有趣,竟然敢撩撥趙人的底線,就趙人睚眥必報的性格,恐怕接下來一段日子有他受的。”

“君父,趙國似乎並沒有反應。”公子緩不解道。

魏擊笑道:“動用大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其中準備就耗費頗多。平邑的糧草,早在兩個月前就從朝歌轉運到了鄴城。可見邊子白對趙人南下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當然,就趙章那個混蛋,竟然在趙國的朝堂上就嚷嚷著要進攻衛國。恐怕趙軍的進攻方向早就被人摸透了。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邊子白能夠頂得住趙軍的猛攻嗎?”魏擊敲了敲了書案,笑道:“要是衛軍連一個月都頂不住,寡人就要頭痛了。”

在魏擊看來,一個人擅長一種才能已經很不錯了,這樣的人才是一個臣子該有的樣子。真要是什麼都會,動不動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功績。然後帶兵打仗,治理朝政,甚至勸誡訓導都是聖人的話,這種人才反而是最讓人討厭的。

或者說,是他最為討厭的人才。

因為,他遇到過這樣人,從才能上幾乎可以說是完人,唯一的缺點就是德行不怎麼樣。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在魏國出仕的規格高到比任何同朝的文武大臣都要高。魏文侯在太廟宴請,文侯夫人親自在一旁斟酒。而之後的吳起也完全能夠承受得起魏文侯的這份禮遇。南征北戰,戰功赫赫。甚至在軍中,他的威望已經超過了國君。在魏文侯死後,他成為托孤之臣之一,但是吳起這家夥什麼都會,甚至還能說會道。吳起求學於儒門曾參和子夏的門下,而儒生最強的一個才能不是治理國家,也不是帶兵打仗,而是耍嘴皮子,吳起的雄辯在魏國朝堂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重臣。

要不是吳起有好色和貪財的毛病,簡直就是個聖人。對魏擊來說,底下有這麼一個臣子的壓力是讓人奔潰的,因為國君做的再好,在臣子的襯托下,還是個蠢材。

這也是為什麼魏擊即位之後,反而提拔了和吳起相比非常平庸的田文為國相,而將吳起冷落在一邊。因為魏擊就算是自己是一個很有主意的人,但是他卻發現吳起是一個他根本就控製不住的人。這樣的人放在國中,而且在軍隊之中擁有超高的地位和聲望,對於魏擊來說,吳起在魏國的那些年,他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深怕一覺醒來,軍隊叛亂了,魏國的道統在經曆了文侯和他之後,驟然而滅。這對於通過謀逆來獲得諸侯地位的魏國來說,尤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