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態度(2 / 2)

子南靳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故意壓邊子白的意思,反而說話給了邊子白很多婉轉的地方。

“將軍是否清楚上軍的各師帥的人選,都出自那個家族?”

邊子白倒是想知道,但是沒有人高密啊!總不能讓他找師帥們一個個去談心吧?但同時他也不太想知道。上軍戍衛衛國北方大片國土,軍力,財力,都要比其他兩軍要強一點。當然正規軍的數量都是一定的,差距就在農兵,地方的城防軍之上,加上戚邑的財力,上軍表麵上擁有了衛國第一大戰力的假象。

衛國的三大假象就是,上軍很強,國君很英明,衛人脾氣好。後麵兩個問題就不用說了,國君英明,是曆任衛公都有剛愎自用的毛病,聽不進意見,經常是昏君當道的情況下,卻讓衛國的道統延續了六百多年,這簡直就是個奇跡。而衛人的脾氣好,也是相對的。衛國被譽為君子之國,國人的素養肯定是很高的,但就算是再高的素養,動不動就造反叛亂給國君一點顏色看的衛人,恐怕也不會歸結到脾氣好的範疇之中吧?

就說上軍很強,是源於兵源征召地區廣袤,兵源數量充足,加上武器裝備都很好,所以給人一種很強的感覺。但實際上,上軍卻很弱,因為有錢人最大的缺陷就是牽掛很多。加上上軍需要麵對的對手是趙軍,基本上沒有獲得指望,有點自暴自棄的意思。

可即便上軍不怎麼樣,但對於衛國來說,上軍既然是衛國最為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

衛公也好,衛國的大家族也罷,都不可能徹底放棄上軍。各方勢力都會在上軍之中滲透一些自己的勢力,但多少年來都保持了相安無事的平衡,頗為不易。

子南靳說道:“上軍雖然名義上一直在大宗伯的麾下,但是子白,你也清楚君上的禦下之道,恐怕不會那麼簡單。上軍有一個師出自戚邑,從師帥到士卒都是南氏子弟,至少兩個師的士卒都來自於戚邑周邊。但是國內其他家族對上軍也有滲透,這些都是國君允許的情況。比如說子氏,我子南氏也參與。這些都是國君默許下形成的,多少年來這種平衡都沒有被打破過。老夫這麼說,子白不會心生不悅吧?”

“大司徒多慮了,小子有失之處,還要多謝大司徒提點。”邊子白心說,自己不過是個打零工的夥計,你給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難不成是要讓他去造反不成?

再說了,上軍之中肯定不可能是南氏一家獨大,子氏是衛國最大的家族,不僅僅是軍隊朝堂,就算是各行各業也繞不開子氏族人的身影。

至於子南氏等公族家族,更是衛國的根基,邊子白作為一個外人就算是知道了這些家族的滲入上軍之中,也不會反對。因為反對也沒用。而且從子南靳的口吻中,似乎要表達的意思,仿佛對上軍如今的情況有點不滿,不滿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這讓邊子白有所警覺道:“不知大司徒是否有所耳聞?”

子南靳笑了起來,如同一隻下蛋母雞一般,壓著自己的情緒和嗓子,聽起來頗為難受:“軍需司馬弘考其父與我有舊,他出仕是在司徒府任屬官,至於到上軍之中也是因為老夫的推舉。”

都是人老成精的人了,他一開口看似將弘考給賣了。但這僅僅是提個醒而已,隻是將弘考的身份表明。司徒府,相府,大宗伯府,上軍之中地勢力越多,對於衛公來說就越安全。這些衛公不僅不會禁止,反而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坐享其成。

邊子白瞬間就明白了,原來子南靳是委婉的告訴自己,上軍之中多了一股勢力,之前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了。

對於這個結果,他是始料不及的,但也太在意。因為別看應龍出身相府,可是說白了,他是一個江湖人。是遊俠,而非官場中人。

於是邊子白對子南靳邀請道:“大司徒恐怕對刀營有所誤解,這完全是由國內義士組成的軍隊,建立不過數日,正在訓練。大司徒有興趣的話,布防讓小子帶著去看看。”

“如此甚好!”

子南靳對此頗為滿意,至少從邊子白的態度上看的話出來,邊子白沒有在上軍之中插入釘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