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孤臣(3 / 3)

這逼裝的,邊子白都差點忍不住給自己打滿分。

而身後的孫伯靈作為弟子,立刻拿出空白的簡牘來,舔著毛筆寫了起來。作為弟子和追隨者,記錄老師平日裏有感而發是日常工作。就像是這個時代的很多著作,其實都不能稱之為專門的文章。而是長年累月有感而發的警句。比如說《論語》,所有的警句都不是按照章節來寫的,而是通過子弟們的整理老師畢生所說有這裏的話之後,彙總而出的著作。

這也是語錄體的特色。

當然,老子的《道德經》之類的著作不是這麼來的。所以從文學上來說,道家要比儒家起點跟高。

列禦寇恍惚了一陣,從牙齒縫隙之中擠出一句話:“你是儒家?”

“不全是。”邊子白有點心虛道。

沒辦法,他可不想和任何一個名士談論典籍。雖然很多他都能背誦下來,可問題是,要論感悟,他幾乎說不出多少自己的見解,很容易被人看清底細。

列禦寇原本想要告誡邊子白,口腹之欲非君子之道。這個話別人說或許不妥,但是他說,底氣十足。可誰知道邊子白不按常理出牌,開口閉口就是一副悲天憫人的架勢來,把自己放在了道德高地的頂端,然後用鄙視的目光看芸芸眾生。

這不是儒家還是什麼人?

儒家善於雄辯,當然也不是無往不利,次次都能贏。但是儒家有一個本事是任何其他學派都不曾有的。比如說儒家和名家雄辯輸掉了,不要緊,對方顛倒黑白,小人之心昭然若揭;儒家帶兵打仗,沒打贏,也不要緊,不義之戰,非戰之罪;儒家被墨家的機關術給禍害了,然後爬起來,拍拍屁股道:奇淫技巧,小道也……反正作為一個儒生,他們總能找到理由來安慰自己的失敗。

加上儒家本來就是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上仿效三皇五帝,下體恤黎民百姓,大道理一籮筐,說得頭頭是道。可謂嘴炮無敵。

列禦寇是道門中人,他向來都看不起儒家,認為儒生是誇誇其談之輩。尤其是儒生善於利用對自己有利的道德綁架,讓對手無所適從,就更讓人窩心了。而邊子白的話,從頭到尾就隻有一個意思,他隻是做了一點對人民有益的事而已。明明是這小子貪吃,卻變成了大公無私,這還有道理可講嗎?這就是道德製高點,讓列禦寇就算是滿腹經綸,也被駁斥地啞口無言。

列禦寇一甩衣袂,氣呼呼地走了。而他的大弟子對邊子白倒是感覺不錯,偷偷給了一個讚許的眼神,低聲道:“師妹夫果然善辯。”

發現不太對勁,有種被野獸盯上的心悸,一回頭發現老師惡狠狠地盯著他,頓時訕笑著跑了。

而自始至終,平城君熊肥都在邊上被忽視了。可他卻並沒有生氣的意思,反而瞪大了眼珠子驚詫得地看著邊子白,仿佛這個小時候的小夥伴,已經讓他完全不認識了。

“熊二……”

邊子白怒道:“你再敢叫我熊二,我就和你絕交。”

“好吧,子白。”熊肥撇撇嘴,很不情願地開口道:“你嶽父是列神仙,你怎麼就不早告訴我?”

這話說的,太有道理了。邊子白很想提著熊肥的大耳朵質問他,宴會開始不久,你就過來蹭吃蹭喝,還一個勁的說一些他根本就不知道的趣聞,小爺有開口的機會嗎?

邊子白冷著臉道:“還不算是姻親,過幾日完婚之後,才算是姻親。”

“我要來。”熊肥自告奮勇,對於自來熟的人來說,根本就不存在尷尬這種讓人很難受的場麵。他們總是興高采烈的來,興高采烈的走,活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

邊子白心說:“我不讓,能行嗎?”

恐怕真不行,他可架不住一個平城君在他結婚的日子來家裏鬧事。

對於熊肥,很多人選擇忽視,但也有人表麵不在意,卻記在了心裏。姬頹就是其中一個,口中玩味道:“陽城君幼子,沒想到真的是他。”一個楚國貴族,家族被楚王滅族了,隻身逃亡在列國。可以說,故鄉是回不去了,家族也沒有了,隻能在外做官。而且這種官員也很難融入到本國的官僚之中,可以說,沒有了退路,也沒有根基的孤臣。

君王最喜歡的臣子,恐怕就是孤臣了,因為這些人是最不可能叛變自己的臣子。

丁祇隨後跟上姬頹,低聲將探聽到的消息告知:“君上,都弄清楚了,平城君認出了邊子白是少年之友,陽城君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