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兵法》,對邊子白來說,還是挺玄的,畢竟這部兵書在先秦時期就失傳了,但是真要說誰得到了吳起的兵法傳承,沒有人能夠佐證。可眼下的情況下看,這部書很可能是出自王詡之手。
畢竟,王詡和吳起一文一武,合作了十幾年,默契,隱秘,都有不少。加上王詡也是兵法大家,他恐怕對好友吳起用兵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吳起亡故之後,《吳子兵法》很有可能是王詡代為錄入,可以說,邊子白拿出一本很可能是假冒的兵書,讓真正的作者跳出來挑刺了。
這種感覺很不好。
尤其是在王詡不斷的發出嘲諷的感歎詞,這讓邊子白的心頭有點打鼓,可他已經改進了不少,還是根據王詡藏書來修改的,按理說……不該有這麼多的錯處:“王夫子有話但可以說明說。”
王詡擺擺手,換了一個坐姿,目光卻根本就沒有轉移出簡牘,一心二用道:“不著急,老夫繼續看看。”
別說王詡了,就連吳起活過來,看到眼前的這幾卷《吳子兵法》都要驚詫不已,大部分都是吳起的想法和用兵經驗,這不假,可夾帶的私貨是誰的?
這些私貨,別說王詡了,就連吳起本人都不會認的啊!
就比如說,宋人就評論過《吳子兵法》,‘內修文德,外治武備’這樣的評價。可實際上,吳起是戴著儒生的頭巾,玩的是法家的手段,然後把兵家的人揍的鼻青臉腫。試問,華夏曆史上有一個算一個,什麼時代冒出過一個儒生,帶兵打仗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妖孽?
而且,吳起還經曆過魏國、楚國兩個國家的變法,魏國的兵法雖然不是以他為主,但李悝變法中至少軍隊製度的構建是吳起的功勞,尤其是魏國爭霸天下的武卒,就是出自吳起之手。至於楚國,就更不用說了,吳起僅僅用一年時間,就讓楚國從內憂外患的局麵一下子恢複到巔峰時代,擴疆千裏。
吳起怎麼可能回去內修文德呢?
這家夥從裏到外,骨子裏冒出來的都是冷血的法家想法。
可邊子白給王詡看的《吳子兵法》,不少內容還真如儒家都很多關係。這讓王詡很疑惑,看著像是真的,可吳起活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說過。至於說《吳子兵法》是在吳起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成書,絕對沒有任何根據。
關於這一點,王詡是最清楚的。
吳起當年在楚國,用權傾朝野來形容他的權勢也不為過。這時候,吳起根本就不可能去寫《吳子兵法》,因為他正值政治生涯的巔峰,可能很多想法都已經成熟,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他的人生經曆才剛剛開始。當時的楚國已經開始準備滅越,一旦楚國滅掉越國之後,實力暴漲之下,加上吳起領兵作戰,中原的諸侯國都要涼,楚國一統天下都有可能。這時候著書立言根本就不合適,吳起也不會這麼做。
著書立說,基本上都是退隱之後做的事,怎麼可能會在人生巔峰的的時候,去總結自己一生的得失和經驗?
楚悼王薨後,吳起根本就沒有時間準備,就被想要弄死他的楚國貴族們堵住了退路。
所以,王詡手中的兵法,是殘卷,所記的簡牘連整部兵法記載的內容的一半都可能不到。
而邊子白呢?
他手中的兵法也不全,很可能一部分是根據吳起用兵習慣,還有發生的政治事件來描述的對話內容。另外一部分,是私貨。根本就不是吳起所著,甚至和吳起都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漢書·藝文誌》有過一段話,吳起兵法四十八篇,估計也是臆造的產物。誰都知道,《吳子兵法》在先秦時期就失傳了。班固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恐怕也無從得知《吳子兵法》具體的篇幅。
好不容易等到王詡看完了,這老頭竟然搖頭晃腦地嫌棄起來,良久,幽幽道:“這是一部偽書。”
邊子白頓時心虛不已,可沒等他反駁,苟變坐不住了,他老師子蒙因為這部《吳子兵法》感激涕零,都快給邊子白下跪了,沒想到邊子白這小子竟然奸詐至此,用一部假的《吳子兵法》來糊弄子蒙,更可氣的是,自己還傻乎乎地背了好幾天。
苟變氣地差點跳起來,指著邊子白就要暴起動手:“小賊,欺人太甚!”
被苟變這麼一罵,邊子白頓時警醒起來,他手中的這部《吳子兵法》和後世的已經有些出入。很多部分都是按照王詡的藏書編寫的,按理來說,王詡手中有的資料,他都已經加入書中,王詡還敢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本書是偽造之書,有點欺負人啊!
眼下,他還不清楚王詡的真正目的,但他心中斷定,王詡手中的資料也就那麼多,還不如他的齊全。
心虛個毛啊!
這時候正應該懟回去,邊子白嗬嗬冷笑起來:“王夫子,你說這部《吳子兵法》是假的,說出理由來。沒有證據的話,可不要胡亂說。”
邊子白挑釁的眼神盯著王詡,老頭蠻橫道:“你夾帶了私貨,吳起從軍之後,根本就不屑於自己的儒生身份,可是書中不少地方被你加入了儒門的想法,很要不得。此間,你至少加入了兩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