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 / 3)

儒家的種子不就傳播出去了嗎?

“端木兄不必如此,當初邊某為了平衡,不得不讓你折節權貴,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如今能讓端木兄學有所用,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南卓在邊上聽著,對於邊子白這種指桑罵槐的行為,頗為不爽,決定離開官舍,翹班。

對於端木方的授課,邊子白並不在意,但是既然子思有所顧慮,他也有必要提醒一二:“端木兄,表麵上學究們希望獲得《千字文》即可,但是僅僅一本《千字文》是沒辦法完成童子啟蒙的教材,需要有所準備。”

“還請大令示下!”

端木方一開始沒有多想,他預感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已經來臨。但是讓他將家學都一股腦的往外送,也覺得不妥當。

“這麼說就嚴重了。”邊子白並沒有打算插手教化天下的偉大事業,似乎一點好處都沒有不說,還得罪人,累死累活的就為了靈魂升華?他才十幾歲,至少表麵上是如此。就算是內史府頂著給帝丘學究,將來可能是整個衛國所有的學館都會受到內史府的恩惠,受眾麵將數以萬計,但邊子白依然沒有插手教化的心思。

他對此不感興趣。

但這並不妨礙他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端木兄,你看一部《千字文》淺顯易懂,但是終究不過是一篇隻有千字的文章。能夠啟示教化的作用有限。”

“大令謙虛了!”

從立場上來說,端木方是受益者。另外,《千字文》再簡單,也是一篇橫空出世的美文,端木方想要寫出來,恐怕還做不到。

邊子白擺擺手道:“並非謙虛,而是事實。你先聽我說……”他打斷了端木方想要辯駁的舉動,反而繼續說道:“教化之舉在於明理有德,並非是識文斷字。當然識文斷字可以事半功倍。世家以《尚書》啟蒙,市井以《刑》為啟蒙,可現在看來《刑》作為啟蒙的讀物,太過簡單,而現苦於沒有很好的辦法來替代《刑》的作用。”

“大令想要說什麼,但凡端木方能做到,絕不推辭。”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令想要說什麼,但凡端木方能做到,絕不推辭。”

“不不不,我隻是建議。並非強求。”邊子白搖頭道:“我一直在想,一個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呢?還是本性是邪惡的?”

“這還用考慮,當然是善良的。”端木方沒有忍住,打斷了邊子白的自說自話,警覺之後,才抱歉地笑道:“還請大令見諒,在下一時激動。”

“不,很好。你想過沒有,既然人生來就是善良的,可為什麼長大了,有了私心,有了私利,處處為自己著想,為家族著想,卻很少為為國家舍身取義的想法出現?”

邊子白甩出一個問題,讓人深思。市井的啟蒙,授予《尚書》絕對是大材小用,根本就沒人會去學。因為學館裏的學生來源基本上普通國人,小商人家庭出身的童子。他們很多人這輩子都沒有機會接觸到主政一方的機會。被教導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敦厚老實的人,就足夠了。反正在衛國,有野心的人恐怕都要涼。

《刑》對市井學子他們來說,很實用,但會讓人心變壞。

而《刑》雖然很繁瑣,但是這是一份帶有懲罰警告的社會公約,作為啟蒙讀物,對於年幼的孩子起不到警告的作用。

那麼如何教學就擺在了端木方的麵前。邊子白的建議比較簡單:“儒學向善,人至善,則鄉風淳樸,百姓思安。而童子,尤其是鄉間能識字的童子,眼下或許看似毫無影響力,但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呢?教化百姓,非一日之功,乃曠世之力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