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慈不掌兵(1 / 3)

智者說話,聽不懂的都是蠢材。就算是因材施教的孔夫子,恐怕也沒有去給愚笨的弟子解釋的心思。

對於邊子白的胡說八道,至少最懂軍事的苟變是認可的,因為有理有據,得到的結果也會**不離十。他很難想象,如果自己連在領兵打仗上的能力都不如一個熊孩子,這輩子還有什麼指望?

唯獨有人聽得津津有味,這個人就是孫伯靈。

或許,他是真的怕邊子白,別看長得白白淨淨的樣子,可邊子白的長相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寬厚之人的相貌。尖嘴猴腮倒不至於,至少麵目如玉還是差不離,但嘴唇有點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眉毛恰到好處,卻過於尖銳,不符合溫良美玉的時代審美觀。

總之,到處都是一些小瑕疵,卻並沒有在相貌上長出‘事故’的地步。

誰讓華夏古代對於男子相貌,都以‘身軀凜凜,相貌堂堂’為標準。用人臉來比對的話,就好像後世演員中唐國強年輕時候的相貌為最佳,麵如玉、瞳如漆、清瘦身、眉如劍、皓齒美髯,當然唐國強年輕的時代不流行留胡子,那時候的美男子的標準基本上就是奶油小生的評價。邊子白隻能哀歎,他也很帥,但帥的有點另類。

要是他聽到有人這麼評價他的相貌寬厚長者的話,肯定要氣得發瘋:“那個混蛋想要長成寬厚之人的相貌了?”

沒錯。

在後世,‘你是一個好人’、‘你長的很誠實’、‘你看著是個厚道人’,這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詞,反正聽著似乎人生就剩下了被人坑一條坦途了,這輩子還有什麼指望?

最小的孩子,卻聽得如癡如醉,就連邊子白也是讚歎不已。這天才,從小就應該是脫穎而出的,如同囊中利錐,一不留神就會破囊而出。孫伯靈之所以如癡如醉,他是將家學中很多無法理解的問題聯想起來,加上邊子白的解釋,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孫伯靈是個小孩子,不恥下問這樣的心理建設是不需要任何心理負擔的,想不通的地方就開口問:“大人,此可有講?”

這話,倒是很好理解。

以武威懾全軍,身先士卒,這樣的領兵方法,雖說變故太多。但是對於一個平庸的,卻有超強無力的將軍來說,無異於是一條通天坦途。

至於孫伯靈問的總結性的歸納,恐怕真沒有。

但邊子白可以臨時編一個,比如現在,他在心頭琢磨了一會兒之後,笑道:“此乃‘以戰聚勢’之法,見效最快,但是軍心不穩。唯以狼兵輔之,方能成事。”

“‘以戰聚勢’?”孫伯靈想了想,問:“古來可有之?”

“可知魯國名將叔梁紇。”邊子白之所以將此將排在頭名,主要是這家夥太有名了。當然,他更牛逼的是一連生了十二個女兒,快七十歲的時候生了個兒子,而他的兒子比他還要有名叫孔丘。

“《左傳·襄公十年》: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顯然,孫伯靈也是知道叔梁紇的,從《左傳》中找出了一段叔梁紇人生最高光的時刻。這段故事就是晉國大夫荀罃、荀偃、士匄引十三路諸侯圍攻逼陽國,魯國出兵幫助逼陽國中的故事。

當時孔子的老爹叔梁紇在戰爭危機時刻,以一人之力,舉起了城池的千斤頂,十三路諸侯懵逼了,逼陽國的人懵逼了,連魯國的人都懵逼了。十萬人的戰場上出現了詭異的一幕,叔梁紇舉起城門千斤頂,從容的讓城內的軍隊撤退,但是晉國聯軍的將軍和士兵都坐視這一幕發生。

要是有個家夥彎弓搭箭,舉起城門千斤頂的叔梁紇如何能躲避?可定是要中箭的,一箭射不死,可以射第二箭,甚至第三箭,完全可以打死了算為目標。但是十來萬大軍就是眼睜睜的看著叔梁紇舉起千斤頂,如同神靈一般傲立在城門口。

等到晉**隊驚醒過來的時候,叔梁紇早就放下千斤頂,躲入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