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邊子白還扭頭看了一眼苟變,這家夥還真有這方麵的跡象。
苟變發現邊子白在看他,很快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頓時心頭大怒,什麼意思?為什麼看耶耶?
難道耶耶就如此不堪造就,學了這麼多年的兵法,就學出了一個莽夫之法?
這不會是指桑罵槐吧?
說實在的,苟變心中很複雜,一方麵他很認同邊子白的說法,身先士卒的將領確實能夠在極端的時間內獲得士兵的認可,士氣也很容易建立。唯獨讓人擔心的是,一旦主將失利,甚至被殺,全軍覆沒的可能很大。‘將是兵之膽’就是這麼來的,沒有了膽子,士兵也如同被拔掉了牙齒的老虎,連猴子都能欺負一二。
但雖說這樣的為將之法危險重重,但很多將領無奈之下,隻能選擇這樣的辦法,因為這是一個他們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也是唯一一個有效的辦法。
邊子白的答案姑且不論對錯,在有些人耳中並不為奇,最多就像是南卓、丁隻等人知道了邊子白還懂兵法。至於效果和能力如何,天曉得。
畢竟成為良將需要立威,需要排兵布陣,需要長期摸索,是一個經驗鑄就的赫赫威名。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高度。
尤其在旁人眼裏,邊子白的口才是很不錯的,大家都不懂帶兵打仗的情況下,邊子白說的頭頭是道,最多也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新鮮感。但至於幹貨和能力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啊!
唯一懂得帶兵打仗的也就是苟變和趙武。
應龍是遊俠出身,早年間的名聲很大,被子思降服之後,幾乎步步不離子思。或許對於政務,他在子思跟前能夠耳濡目染的知道一些,但是如何當將軍,恐怕他比丁隻這個老太監好不了多少,都是兩眼一抹黑。可他聽邊子白的解釋,心裏是認同的,覺得很有道理,隻是不敢肯定需要有人給予支持就低聲問苟變:“小郎君說的如何?”
苟變很想反駁,不過要讓他指出邊子白的錯處來,他還這的辦不到,隻能憤恨道:“算他說中了。”
聽眾之中,反倒是隻有十歲的孫伯靈聽明白了,尤其是那句‘將為兵之膽,兵是將之威’,讓他頓時有種震耳發聵的感覺。他是兵家傳人,加上天資聰穎,難道就真的沒有度過家傳的兵法?
肯定不可能,他是倒背如流之後才出門開始求學的。隻不過《孫子兵法》是孫武的傳世兵法,但同時也是孫家的重寶,輕易怎麼可以示人?而孫伯靈更不敢讓人知道他胸懷重寶。
可邊子白卻有點意猶未盡:“此乃莽夫之路,下下之選,全靠士氣支撐而已。也是最難走的一條路,可一旦成功,那麼就是無敵戰將,天下莫不為之顫抖。試想一下,還未交戰,對手就已經膽寒,可見優勢有多大?”
武無敵,恐怕真沒有幾個。曆史上靠著這種近乎瘋狂的戰術獲得一次次勝利的武將,恐怕隻有一個人,霸王。
可霸王是真猛啊!
全天下的武將有一個算一個,都打不過他。別說一對一,一對群都難以取勝。
苟變聽到‘下下之選’,‘莽夫之路’這類的詞,頓感一頓暴擊。他很想說,身先士卒怎麼了?難道也錯了嗎?這是他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啊!
還被鄙視了,有沒有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