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子白的印象裏,帝丘城內有兩個人不經念叨,一個是死太監丁祇,另外一個就是新任丐幫幫主苟變了。
死太監丁祇,這本該是躲在宮殿裏服侍衛公的宦官,卻掌握了衛公對外收集消息的情報頭子,誰也不知道這家夥會不會在自己身邊安插一個密探。密探的身份可能是庖廚、也可能是侍女、甚至是後院裏的妾,看門的,拉車的,清理馬廄的糟老頭,讓人防不勝防。
至於苟變……似乎這家夥丟官之後,在街頭晃蕩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習慣了邋遢,不修邊幅的倒黴將軍,越來越像是帝丘城內遊手好閑的混混頭子。因為任何一個混混都知道,這家夥武藝很高,關鍵是很不好惹,後台太硬紮。
被國相子思看重之後,苟變身上就貼上了一個奇怪的標簽——本土派。
衛國的政壇,總的來分有三個派係:親魏派,本土派,還有就是騎牆派。
反正最後一個派係是老好人,軟骨頭,沒有主見,誰強大就跟誰混的跟班嘍囉。幾個派係之中,最強大的恐怕就是本土派係了,國相子思執政超過十五年,他在衛國擁有根深蒂固的關係網絡。他也是最大的派係領袖。
親魏派的表麵首領是看似是南氏一族,可實際上,另有其人。
可以,眼下推導衛國政壇的力量是本土派。而本土派最大的政治願望就是衛國擁有獨資自主的政治環境和疆域。國政歸於衛人管理。表麵上看,這沒什麼,可暗地裏,暗潮湧動。別以為魏國將衛國當成最親近的弟,衛國被欺負了就有魏國幫忙出頭。
可實際上呢?想要吞並衛國的心思昭然若揭。之所以沒有行動是因為三家分晉的時間太短,魏國真正獲得諸侯地位,被列國承認的諸侯地位的時間隻有短短數年。
韓國和趙國的情況同樣如此。
可以預見,一旦時機成熟,衛國將從附屬國,再變成魏國的縣郡不過是時間問題。苟變是相國子思的希望。衛國隻有擁有能夠足夠自保的軍隊,才能免於被魏國吞並的結局。曆史上,衛國別看一直保留到了秦朝二世,也就是胡亥當皇帝的年代,表麵上看至少還有二百多年的延續時間。可實際上,用不了二十年,衛國的疆域將縮到讓衛公不得不稱臣的地步。隻有剩下一個衛都——帝丘。
隻有一個城邑的衛國,甚至比不上有權有勢的封君。更不要擁有諸侯的尊嚴了。
魏國在吞並衛國幾十座城之後,之所以留給衛國一座都城,意思很簡單,就是告訴衛公,魏國沒有滅絕衛國宗廟的打算,但是想要壯大,別做夢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秦國出手了,很奇怪秦國竟然在和魏國打生打死的時候,還能幫著衛國複國。避免了衛國被魏國吞並的慘劇發生。
不過這些都是二十年後發生的事,衛公自降身份為衛侯,等於宣告衛國覆滅,徹底淪落為魏國的封君。
作為本土派的領袖人物,國相子思的立場很簡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衛國的國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強衛國的軍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培植衛國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苟變能入子思眼的原因,衛人不需要將軍,因為他們不願意打仗,但衛國需要將軍,衛國需要自保。
即便苟變的才能根本不足以擔任衛國自保的重任,但這是眼下衛國能夠獲得戰爭眼光最好的將軍了。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成為子思這幾年執政的重中之重。苟變被他看重,相比之下,身份如迷一樣的邊子白也會被他看重。這也是為什麼苟變會找路姬越來越勤快的原因之一。
他希望將邊子白拉倒船上,拉倒和他一條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