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戰勝抱怨第一招:想辦法解決問題(2 / 3)

原來早上臨出發時,柳玫走得急,一不小心碰翻了茶杯,濺濕了簡曆,再重做一份已經來不及了,她隻好帶著那份留有水漬、皺巴巴的簡曆前來應聘,誰知問題就出在了這上麵。

這能怪誰呢?回家後,柳玫沒有絲毫抱怨,沒有埋怨那個老板小題大做,她隻是非常認真地用鋼筆抄寫了一份簡曆,並給那家公司的老板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貴公司是我心儀已久的單位。您對我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正反映了責公司在管理上的認真與嚴謹,精益求精,這也是貴公司長久以來保持興旺發達之所在。我一定銘記您的教誨,在今後的工作中盡心盡責,一絲不苟。”

柳玫發自肺腑的話語,詳略得當的簡曆,以及娟秀清麗的筆跡,讓老板眼睛一亮,當即打電話通知她第二天來公司報到。

柳玫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她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老板的不近人情,而是立刻采取補救措施,為自己製造出新的機會。

如果這條路行不通,那就再找一條路,不要總是揀熟悉的走。如果總是沿著老路前進,就會把路走煩、走厭、走絕。這時,不妨往旁邊跨幾步,也許你就會發現無數條新路。

100多年前,法國的瓦利也傑劇院找到著名作家大仲馬,請他迅速趕寫一個新劇本,爭取提高上座率。劇院經理信誓旦旦地說,隻要新劇本前26場演出能夠賣到6萬法郎,劇院保證付給大仲馬1000法郎的高額稿酬。

大仲馬夜以繼日地寫好了新劇本,並且取得了預期的良好效果。劇院經理看著滾滾而來的鈔票,不由得心花怒放。

劇本演出到第26場時,大仲馬來到劇場經理的辦公室,準備領取1000法郎的稿酬。

“尊敬的大仲馬先生,非常抱歉,我不能付給您報酬了,因為26場演出,我們隻賣了59999法郎。要不,我給您100法郎吧!”經理毫無誠意地說。

“真的嗎?”大仲馬平靜地問道。

“我以上帝的名義起誓!”經理故作莊重。

“好吧。”大彳中馬微笑著點點頭,然後走出了辦公室,身後傳來經理的開懷大笑聲。不過一會兒時間,大仲馬再次走進了經理辦公室。

“尊敬的大仲馬先生,您是來拿100法郎的吧?”經理狡黠地笑著,然後從抽屜裏拿出一小疊鈔票,遞到大仲馬麵前。

“不!我是來拿1000法郎的!”大仲馬揚了揚自己的右手——他的手中是一張3法郎的門票!原來,大仲馬剛才直接找到售票處,自己買了一張門票。

“無賴的經理先生,這張門票3法郎,加上您剛才說的59999法郎,已經超過了6萬法郎!”

無可奈何的經理隻好打開錢箱,如數把錢付了給大仲馬。

從上麵這兩個案例中,我們要認識到:不要遇到一點麻煩,就認為自己的路已經堵死了,不要輕易陷入絕望,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望。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換一條路去走。

其實,堵死我們的往往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特別是我們自己的抱怨。假如大仲馬看到毫無誠意的經理,就泄了氣,然後回到家裏與親人、朋友們訴苦,甚至從此放棄自己的寫作生涯,那麼我們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了很多吸引人的偉大的文學作品。

多買一張戲票,這個辦法其實並不難想。然而,如果事先用“抱怨思維”束縛住自己,什麼都不敢嚐試,又怎麼能想出這種“四兩撥千斤”的絕妙辦法呢?

其實,優秀人士們所共有的素質,就是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是怨天尤人,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換個思路,開動智慧,想“別的辦法”。

我們在職場上,也不免會碰到棘手的問題,這時我們不要慌張,不要放棄,不要抱怨。要向他們那樣,不要被問題和挫折嚇倒,隻要自己是勇敢的,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路是人走出來的。路的旁邊也是路,長滿荒草的路也是路,這條路看上去也許像羊腸小道,但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它很可能是一條充滿希望、充滿機遇、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有想法的就是天才

故事發生在美國鞋業大王——羅賓·維勒的工廠裏。

當時,羅賓的事業剛剛起步,手下有幾十位工人。為了在短時期內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組織了一個研究班子,製作了幾種款式新穎的鞋子投放市場。結果訂單紛至遝來,以至於工廠的生產忙都忙不過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廠招聘了一批生產鞋子的技工,但還是遠遠不夠。這可怎麼辦,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產出來,工廠就不得不給客戶一大筆錢作為賠償。

於是,羅賓把全部幾十位工人召集起來,開會研究對策。主管們、老技工們紛紛講了很多辦法,但都不行。這時候,一位年輕的小工舉手要求發言。

“我認為,我們的根本問題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實不用這些技工也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

“因為真正的問題是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技工隻是手段之一。”

大多數人覺得他的話不著邊際,但羅賓卻很重視,鼓勵他講下去。

他怯生生地提出:“我們可以用機器來做鞋。”

這在當時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麼機器做鞋呀?你能製造這樣的機器嗎?”

小工麵紅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話卻深深觸動了羅賓,羅賓說:“這位小兄弟指出了我們的一個思想盲區:我們一直認為我們的問題是招更多的技工,但這位小兄弟卻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問題是要提高效率。盡管他不會製造機器,但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要獎勵他50美元。”

羅賓根據這個新思路,立即組織專家研究生產鞋子的機器。4個月後,機器生產出來了,從此,世界進入了用機器生產鞋子的時代,羅賓·維勒也因此而成為了美國著名的鞋業大王。

天才的想法,難道就這麼簡單?這麼簡單的想法,難道真的影響了一個產業的變革?

沒錯,這個創意就是這麼簡單。在今天這個任何一種東西都可以用機器生產的時代,產生這個想法不算什麼。可在當時,還沒有人相信鞋子也能用機器做,所以,這位小工的想法,在當時來講確實是夠天才的,是革命性的。

其實,很多解決問題的妙招,往往是一些缺少資曆的年輕人、或是一些“外行”提出的,因為他們的思想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所以才能獨出心裁地想出一些好辦法。在這方麵,還有一個著名“觀光電梯”的案例:

柯特大飯店是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的一家老牌飯店,隨著遊客越來越多,原有的電梯顯得狹小而老舊,於是,飯店老板準備改建一個新式的電梯。他重金請來全國一流的建築師和工程師,請他們一起商討,該如何進行改建。

建築師和工程師的經驗都很豐富,他們討論的結論是:飯店必須新換一台大電梯。為了安裝好新電梯,飯店必須停止營業半年時間。

“除了關閉飯店半年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老板的眉頭皺得很緊,“要知道,這樣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必須得這樣,不可能有別的方案。”建築師和工程師們堅持說。

就在這時候,飯店裏的清潔工剛好在附近拖地,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他馬上直起腰,停止了工作。他望望憂心忡忡、神色猶豫的老板和那兩位一臉自信的專家,突然開口說:“如果換上我,你們知道我會怎麼來裝這個電梯嗎?”

工程師瞟了他一眼,不屑地說:“你能怎麼做?”

“我會直接在屋子外麵裝上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