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肯負責,這比抱怨更“實惠“別讓自己在抱怨老板弱點時,也失去了工作的效率。——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責任心,是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我們的工作中,隻有真正負起責任來,才談得上進步與成功。不論古今中外,所有傑出的人士,都是忠於自己的信念、目標和職責的人。不論任何工作,隻要你為它負了責任,你就有收獲理想的機會。不要說公司跟你無關,不要太斤斤計較,肯負責才有好前途。責任心,它比任何抱怨都“實惠”得多!“我隻是打工的”,最忌諱這樣抱怨!
“我是個打工的罷了,憑什麼要我管這些事情?”
“我隻是打工的,不負責做決定。別來找我,我正煩著呢!”
“公司又不是我的公司,你還是找老板去吧!”
類似這些話,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抱怨內容。“我隻是打工的”,這是職場中最常見的抱怨,也是最忌諱的抱怨。
有的員工嘴邊經常掛著這樣的話,“我隻是被老板聘用。”“我不過是為老板打工的。”他們總是這樣發牢騷,讓人覺得自己是在為別人賣命。在這種語言的心理暗示下,他們在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消極的。落實到具體的每一項工作,能馬虎的,決不會細心,能讓別人去做的,自己絕不染指。這些員工整天算計著自己能從企業撈多少錢,而不是帶著一種職業使命感去尋找工作樂趣,去同公司一起成長、發展。
有一本職場暢銷書《公司就是你的船》中說的好:員工與企業是同舟共濟的,企業是一個團隊,共同操縱著公司這艘大船,所以“船”上的每個人都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
責任感,雖然是個並不新鮮的老話題,但卻是職場上“永遠不得不說”的話題。你要知道,責任心,是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論古今中外,所有傑出的人士,都是忠於自己的信念、目標和職責的人。每個人,隻要生存在這個世上,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放棄了責任,就是背棄了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實際上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負責,是一切成功事跡的起點。每個人在職場上的成功,都從負責開始。而負責的人,是不會抱怨連篇的人,更不會因為自己“隻是個打工的”,就拒絕承擔責任。
當我們抱怨公司的時候,我們可否想到,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工作,提供了收入,提供一個“帶薪的學校”,還提供了成長和升遷的機會。我們怎麼可以不對公司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呢?用“我隻是個打工的”作為借口,來逃避工作,逃避責任,不是將自己成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是堵死了嗎?
任何工作都是這樣,隻要你為它負了責任,你就有成功的機會。從這方麵說,責任等於機會。從另一方麵說,機會也等於責任。因為你得到了一個工作的機會,就得為這個機會負責,那麼,你就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成功。
凱麗長得並不好看,學曆也不太高,她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電腦打字員的工作,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凱麗的打字室與老板的辦公室之間隻隔著一塊大玻璃,老板的舉止她隻要願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邊多看一眼。凱麗知道,工作認真是她唯一可以和別人一爭長短的資本。她處處為公司打算,打印紙不舍得浪費一張,如果不是要緊的文件,她會把一張打印紙兩麵用。
一年後,公司資金運轉出現困難,員工工資開始告急,有人抱怨不休,開始“磨洋工”,還很多員工紛紛準備跳糟,人心渙散。麵對這些.一向認真內斂的凱麗實在看不下去了。
一天,凱麗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問老板:“你認為您的公司已經垮了嗎?”老板很驚訝,說:“沒有!”
“既然沒有,可您為什麼這樣消沉?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好,可很多公司卻麵臨著同樣的問題,並非隻有我們一家這樣。而且雖然你的200萬美元砸在工程上,成了一筆死錢,可公司沒有全死呀!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公寓項目嗎?隻要好好做,這個項目就可以成為公司重整旗鼓的開始。”說完她拿出那個項目的策劃文案。隔了幾天,凱麗被破格派去搞那個項目。兩個月後,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凱麗為公司拿到3800萬美元的支票,公司終於有了起色。
以後的四年,凱麗一共幫老板做了好幾個大項目,又炒了大半年股票,為公司淨賺了600萬美元。又過了四年,公司改成股份製,老板當了董事長,凱麗則成了新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
眾所周知,責任心差的員工會使企業風雨飄搖,甚至麵臨生存的危機,沒有哪個老板會願意重用這樣的員工。而凱麗這樣的員工,把企業的事看成自己的事,看到企業有困難就“坐不住”,這樣的員工,不僅會得到企業的重用,而且成功的大門也永遠向她這樣的人敞開著。
至少把企業當成自己暫時的家,別再抱怨自己隻是個打工的。這並非“保住飯碗”的權宜之計。因為,隻有你喜歡一個企業,你的工作才是快樂的。最起碼,你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那你至少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吧。如果對企業討厭之極,卻要為了工資每天強撐著來上班,或是怕得罪老板而裝模作樣,這樣的“工作”不是一種折磨嗎?
管理學家迪爾說過:“如果員工知道他們的企業代表什麼,知道他們所擁護的標準是什麼,就能做出支持這些標準的決策,也會認為自己是企業內重要的一員,他們會因為在企業工作對他們具有意義而受到激勵。”
當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時,他們就會對工作充滿熱忱,減少抱怨。所以,你隻有首先認同並按納你的工作,才會以飽滿的熱情去對待它,而不是僅僅將自己看成是“打工的”。
在工作中,我們不必太計較付出,不能像計算機一樣“精確”地計算自己對企業的付出與自己的薪水是否公平。盡量喜歡自己的這個工作,並熱情地把它幹下去,並把它當作快樂的源泉,這樣,你早晚會獲得應有的回報!抱怨公司,還是反省自己?
可能對有些人來說,要他們“對工作負責”似乎比登天還難,因為他們早就厭倦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憎恨自己的工作,也時常抱怨自己的公司。
說到這裏,我們不妨大膽地做個白日夢,設想一下,到底什麼樣的公司,才能讓自己不抱怨呢?
我們向往的最理想的公司,首先要薪水高,還要工作輕鬆,也就是說,不僅薪水是個讓自己滿意的數字,還不能把自己累壞了。老板要溫柔和藹,樂善好施,絕不吝嗇員工的薪水。公司要實行人性化管理,從不強迫員工做什麼。我們上班想幾點來就幾點來,下班想幾點走就幾點走。在工作當中,還可以隨便做自己的事情,可以隨便上網聊天,不用擔心上司從背後搞“突然襲擊”。此外,公司還要有名氣,讓我們有種榮耀感,我們可以對別人炫耀:“我可是在××公司上班的!”……
也許你會說,算了吧?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種好事呢?
其實,接近我們“美好理想”的公司,並不是沒有。多次榮登美國最佳雇主榜首的G00gle公司,就被稱為“所有員工夢寐以求的職業天堂。”
Google有一流的辦公環境,一日三餐都有五星級廚師隨時待命,而且完全免費。在Google,據說員工可以帶寵物上班,零食隨用隨取,工作累了可以享受免費的按摩和水療。員工有20%的時問可以做自己想幹的事情,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裝飾自己的辦公區域,比如在辦公區搭建帳篷或擺上一台跑步機……Google被形容成一個工作的天堂,所以,員工下班後都不想離開辦公室,也舍不得跳槽。據稱,每25秒就有一份言辭懇切的求職簡曆發給Google。
但是,如果真的天上掉下餡餅,我們也可以去Google上班。這時,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以目前的素質、能力和職業習慣,我們能勝任嗎?
其實,不能改掉抱怨的毛病,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即使去了Google,或者其他任何一家你向往的世界知名公司,你也不會有好的發展,也許不出一個月,你就會被打回原形。而假如我們從現在開始,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在目前的工作中發現樂趣、發現機遇,你現在“不起眼”的工作,也會變成你日後成功的起步點。
聯想集團現任老總楊元慶,在聯想的第一個職位是銷售代表,要蹬著自行車四處“掃街”推銷聯想產品。神州數碼的總裁郭為,剛進入聯想後,是從如何給公司領導拎箱子、開車門做起的。他們二人並沒有抱怨連篇,也都沒有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以強烈的責任心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把本職工作做好,從而成就了現在的輝煌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