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嘴裏的抱怨,還是“沒有說出來的抱怨”,它們的害處,就是讓我們的思維停留在自己的“不幸”上麵,而不去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我們想趕走令人生厭的“抱怨”惡習,就趕快喚醒自己心中的勇士吧!“想象”。也能使你很強大
可能你還沒有完全相信,你心中也有個能量無窮的勇士。你覺得你是懦弱的、愚笨的,工作中的很多事情你都處理不好,有時你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怨天尤人地大倒苦水,讓周圍的同事都很煩你。平時,你會後悔自己說出的那些“不過腦子”的話,可當煩惱襲來時,又總是控製不住自己,重蹈覆轍。
其實,做個不抱怨的強者並不困難。避免抱怨的一個方法,就是增強自己的自信。因為愛抱怨的人在內心都是自卑的,他們喜歡用批評別人、抱怨環境來掩飾自己的自卑。
而自信,又該如何找回來呢?
當然,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做出一些成績,能增強我們的自信。但是,一個缺少自信的人很難有勇氣在工作中冒險拚搏一回,很多人因為過去有失敗的不快經曆,從而“不敢出頭”,心有餘而力不足。為此,幾十年來各國的勵誌專家們為我們提供一個有效的辦法:積極的自我暗示。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那麼他周圍常常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而經常給自己積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困難和問題麵前看到的都是機會和希望;而經常進行消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希望和機會麵前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很明顯,正是這種由成千上萬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自我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行為乃至能否成功。
有一個孩子,家境貧寒,生活窘迫,不得不經常拾煤塊,撿破爛,因而有些同學就看不起他。放學以後,常有三個愛欺負人的孩子襲擊他,以此取樂。他每次受到驚嚇或是挨了打罵,隻有流著淚回家,感到非常的恐懼和自卑。
後來,他讀了一本書,書名叫《羅伯特的奮鬥》,內心受到極大的啟發和鼓舞。他在心理上進行了積極的自我暗示,決心拚命戰鬥,打敗對方。
一天,在放學的路上,他又遇到那三個恃強淩弱的孩子。隻見那三個孩子一起喊叫著衝向他。他這回不是逃跑,更不是害怕求饒,而是挺身迎戰,一鼓作氣和他們廝打。
這是一場惡戰。他奮力打倒了一個,另一個見勢不妙逃跑了,領頭的那個也隻好退卻。從此,那三個孩子再也不敢欺負他了。
實際上,他不比幾個月前強壯多少,攻擊他的三個孩子也沒有變得虛弱,前後不同的隻是他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同。他改變了自己的心理態度,也就改變了他的命運。
就像這個孩子,你也可以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改變你自己。當工作事項一股腦兒地堆到你的辦公桌上,你感到焦頭爛額,不由自主地想“發泄”一頓的時候,不如做個深呼吸,平靜下來,對自己說:“你很棒的!擺平這些事對你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積極暗示要想起作用,一定要堅持下去,並且從心底裏真正相信自己。
不僅如此,我們還不要太在意失敗,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之後就忘掉失敗,重新開始,每天都刷新自己。容易自卑的人,其實都有著比普通人更敏感的自尊心,也比普通人更期待得到人們的好評與認可。正因如此,他們才會過於在意自己的缺點與失敗,也過於害怕別人的看法和批評。這無疑是一種“庸人自擾”的狀態,是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潛能。
而我們通常的抱怨,也是源自這樣一種不安全感。有的人,什麼都還沒做,就認定自己做不成,先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而抱怨之後,自己更沒有自信了,也就更不可能成功地做出什麼事情來。
所以,隻有不害怕失敗,我們才能走向成功。積極的心理暗示,就是要我們自己認可自己,多看到自己的優勢,不要在為過去的失敗或失誤耿耿於懷。隻要相信自己,認可自己,別人能做成的事,其實我們也能。
當我們對自己保持信任的態度時,一切挫折和問題都顯得不那麼可怕了,不那麼值得抱怨了。因為我們很強大,而挫折和問題卻是那樣微不足道。做鴨子,還是做雄鷹?
一天,《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哈維·麥克在機場排隊等候出租車。當一輛出租車停在哈維麵前時,他眼前一亮,這輛車一塵不染,司機穿著整潔的白襯衫,係著黑領帶,褲子熨燙得十分平整。他走下車來為哈維打開後車門,同時,他遞給哈維一張薄薄的卡片說:“我是您的司機威林,在我給您裝行李的時候,希望您能夠閱讀一下我的工作介紹。”
哈維拿起卡片看了起來:“威林的任務:讓我尊貴的顧客沉浸在愉快的氛圍中,通過最快捷的、最安全的並且是最為廉價的路線,到達他的目的地。”
哈維心裏為之一振,尤其是他注意到出租車內同它的外觀一樣,也是一塵不染。哈維坐在座位上後,威林說:“您要來杯咖啡嗎?熱水瓶裏有加糖咖啡和無糖咖啡兩種。”哈維說道:“不用了,我還是喜歡喝點飲料。”
“沒問題,在小冰箱裏麵有可樂、水,還有橙汁。”
哈維有點驚訝,差點口吃起來:“我,我還是來杯可樂吧。”
遞給哈維飲料後,威林說:“如果您想看點東西的話,車裏有《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體育畫報》和《今日美國報》。”
車開起來了,威林遞給了哈維另一張卡片:“這是我所搜集的播放音樂的電台頻率,如果您喜歡的話,可以聽一下收音機。”接著,成林問哈維車內溫度是不是合適。然後,他為哈維製定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
“告訴我,威林,你一向這樣為顧客服務嗎?”
後視鏡中的威林麵帶笑容:“不,實際上,僅僅是最近兩年才這樣。在開始的五年中,我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抱怨,就跟大多數出租車司機一樣。後來,我在收音機中聽到了心理學專家韋恩·戴爾的成長經曆,他在一本名為《隻要相信就能實現》的書中寫道:‘如果你在早上起床就期盼會有糟糕的一天,你將不會失望,因為糟糕的事情肯定會如約而至。”’
“停止抱怨!在競爭中改變自己,不要做鴨子,要做一隻鷹。鴨子喋喋不休,抱怨不停,而鷹則越過人群展翅高飛。”威林說,“韋恩·戴爾的這些話真的讓我茅塞頓開,韋恩說的就是我,我就是喋喋不休、抱怨不停,所以我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變成一隻鷹。”
“不要像鴨子一樣抱怨,而是像鷹一樣在高空展翅翱翔。”這個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正是抱怨與否,決定了我們是原地踏步,還是展翅飛翔。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更是寶貴的。愛抱怨的人,把精力浪費在抱怨上麵,他們就“沒有時間”開動自己工作中的創造性思維,也“沒有精力”思考改進工作的辦法。
當我們把思考的焦點轉移到“我如何取得更好的業績”、“我怎麼才能工作地更快樂”一類的事情上來,我們就沒時間抱怨了,甚至根本想不起來誰又“得罪”了我們、哪些事情我們又該指責批評一下。這樣,抱怨就在無形中被淡化了。而淡化之後,我們繼續在工作中“展翅飛翔”,我們就會忘掉一切抱怨,在事業的天空中更加輕快地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