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艾森豪威爾的確是夠“幸運”的!因為他在年輕時,就通過一件小事明白了“發牌的是上帝,打牌的是自己”這樣一個深刻道理。相比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人,也許年紀一大把了,還不明白這個生活的真諦。遇到了“好牌”,他們覺得理所應當,也不去珍惜;而遇到了“壞牌”,就抱怨個不停,一肚子苦水,見誰都有氣。請讓我們記住著名的荷蘭聖勞倫斯大教堂中的一句話吧:當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因為在快樂降臨時,你可從來沒問過這個問題。
是的,我們不要把快樂和好運的來臨,想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把挫折和苦難的到來,看作是上天對自己一個人的“不公平”。抱著這樣的心態,無疑是某些人患上“抱怨依賴症”的真正原因。其實,他們正是把很多不值得抱怨的事情,當作自己表達不滿情緒的出口。就像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碰上好牌,每次抽到自己手中的牌,必然有好有壞,對此,任何一句抱怨都無疑是多餘的!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沒有一個偉人抱怨自己缺乏機會。隻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正如挫折也不會“饒過”每一個人一樣。我們一生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好牌”,也必然會遇到種種“壞牌”。然後,就像打牌時,最後的贏家往往並不是拿牌最好的那個人。在生活中,在職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績的,也往往不是事事順利的人。
不管遇到怎樣的境遇,我們都沒有必要抱怨。與其抱怨,還不如把抱怨的心情,化作上進的動力。隻要忘掉抱怨,堅毅地踏人上進和求索的征途,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快樂。能穿鞋,你就不能抱怨12004年5月的一個晚上,在12000餘名聽眾雷鳴般的掌聲中,一位“半身人”用雙掌撐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島天泰體育場的主席台。
這個半身人來自澳大利亞,名叫約翰·庫緹斯,天生沒有下肢,但是他卻用雙掌走遍了世界上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殘疾人演講大師”。此外,他還是全大洋洲的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是遊泳健將,他甚至會僅用兩隻手開汽車。
“大家好!”打過招呼,庫緹斯拿起了桌子上的礦泉水瓶子,邊比劃邊說:“從一出生我就是個悲劇,當時我隻有礦泉水瓶這麼大,兩腿畸形,醫生斷言我活不過當天,可我活到了現在,35歲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經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庫緹斯一口氣講了一個半小時,其間,觀眾們的掌聲幾乎就沒停過。最後,庫緹斯突然舉起手裏的一件東西說:“我非常感謝青島朋友的熱情招待,我住的賓館條件非常好,但有一樣東西讓我不知所措,服務生卻每天都會把它放在我的床頭。”說完,庫緹斯把他說的東西扔向了聽眾席,原來是一雙一次性拖鞋。
這時,聽眾席一片肅靜。隻聽庫緹斯大聲說道:“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話,你是幸運的,你是沒資格抱怨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穿拖鞋的!”
聽眾席上立即爆發出一連串的喝彩聲,緊接著是長久的掌聲。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殘疾人自強不息、終獲成功的例子,每個例子都讓人感動,每個例子也都並不新鮮。
對於那些愛抱怨的人來講,不妨讓他們設身處地好好想一想,“假如我是約翰·庫緹斯,我會怎麼生活?”這恐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愛抱怨的人都有不成熟、缺少曆練的特征,而且過於追求完美,無法容忍有缺陷的生活,他們內心的承受和包容能力都極為有限。
然而,生活是不可能完美的。不接受這一點,人就可能一輩子困在自己的小天地裏不能自拔,最終一事無成。當年,約翰·庫緹斯生下後,他的父親堅強地接納了這個“不完美”的兒子,並且清楚地知道,兒子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將會遇到怎樣的挫折與痛苦。嬌慣、寵愛以及過多的嗬護,都可能會讓兒子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弱者。所以,他對約翰和對自己其他子女一樣——如果他淘氣或者做錯什麼事情,決不會因為他的殘疾而免受處罰。
約翰·庫緹斯自己也承認,小的時候,他曾嫉妒過他的兄弟們,他很想穿上他們的鞋子,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即使他知道這樣的奇跡永遠都不會發生。不過,當他每次覺得自己可憐的時候,他就想起父母的忠告:“生活不是完美的,但也不是全壞。去品味一下玫瑰的芳香吧!”
的確,我們的日子也本來沒有那麼糟,是愛抱怨的習慣把我們弄得鬱鬱寡合,患得患失。我們踏人職場,肯定要麵對一切不完美的事情,麵對不能達到我們原有預期的事情,這也是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麵對的問題,不意味著隻有我們是最不幸的人。
如果我們想多品嚐到生活的芬芳和成功的喜悅,那就少些抱怨,多些實幹吧!因為心智成熟、心態堅強的人都會發現:抱怨不過是些毫無新意的語言垃圾,它唯一的用處就是證明你是一個弱者。
請讓我們記住台灣作家張德芬的話: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變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的美好、圓滿。”我的“不抱怨”觀點抱怨的人,其實是抱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觀點的人,他們總是在潛意識裏以為:抱怨是讓自己萬事如意的靈丹妙藥。他們希望別人多為自己付出一些,多關心、幫助自己一些。而自己,理應得到更多的愛護和扶助,因為自己是“最倒黴”的。
如果我們想多品嚐到生活的芬芳和成功的喜悅,那就少些抱怨,多些實幹吧!因為心智成熟、心態堅強的人都會發現:抱怨不過是些毫無新意的語言垃圾,它唯一的用處就是證明你是一個弱者。假如你把“焦距”對準垃圾,我們的心中就會留下垃圾的畫麵:假如你把“焦距”對準鮮花,我們的心裏就全是美麗的花朵。把思考的“焦點”放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們就能擁有健康向上的能量!
當我們理性地看自己的抱怨,我們會發現:有的抱怨很可笑,有的抱怨源自不切實際的願望。忘掉這些無益的抱怨,去做個務實而堅強的“成年人”吧!我的“不抱怨”觀點抱怨的人,其實是抱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觀點的人,他們總是在潛意識裏以為:抱怨是讓自己萬事如意的靈丹妙藥。他們希望別人多為自己付出一些,多關心、幫助自己一些。而自己,理應得到更多的愛護和扶助,因為自己是“最倒黴”的。
如果我們想多品嚐到生活的芬芳和成功的喜悅,那就少些抱怨,多些實幹吧!因為心智成熟、心態堅強的人都會發現:抱怨不過是些毫無新意的語言垃圾,它唯一的用處就是證明你是一個弱者。假如你把“焦距”對準垃圾,我們的心中就會留下垃圾的畫麵:假如你把“焦距”對準鮮花,我們的心裏就全是美麗的花朵。把思考的“焦點”放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們就能擁有健康向上的能量!
當我們理性地看自己的抱怨,我們會發現:有的抱怨很可笑,有的抱怨源自不切實際的願望。忘掉這些無益的抱怨,去做個務實而堅強的“成年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