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自信教育——告訴孩子你能行(1 / 3)

第十八章自信教育——告訴孩子你能行

自信的孩子做事常常具有較強的毅力和耐心,有勇氣挑戰困難、克服障礙,對生活充滿希望。自信也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前提。沒有自信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的,當然也就很難獲得成功。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一個出身顯赫的日耳曼少年和一個出身貧賤的猶太少年在一起玩耍。

出身顯赫的日耳曼少年驕傲自滿地將自己的祖先吹捧了一番,一副天下家族唯有他們家族為貴的神情。出身顯赫的日耳曼少年說話時言語間不乏對出身貧賤的猶太少年輕視之意。

出身貧賤的猶太少年並沒有被出身顯赫的日耳曼少年的誇誇其談鎮住,而是非常自信地巧妙予以回擊說:“原來,那位威名遠播的英雄就是你的祖先啊!但是,我要讓你知道,如果你是你們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那麼我就是我們家族偉大的祖先。”

猶太人不太重視自己家族威望,更看重的是個人的努力,而自信又是猶太人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民族的一個重要因素。

高爾基曾有過這樣的表述:“隻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當中,並實現自己的意願。”反之,一個人如果失去自信心,非常容易被頹廢和絕望所困擾,甚至會因此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自信是人們事業成功的階梯和不斷前進的動力。在許多偉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這種自信心的驅動下,他們敢於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並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正如盧梭所說:“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個奇跡。有了它,你的才幹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

居裏夫人在巴黎求學時,過著艱苦的生活,但是她並不氣餒。她說:“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自信!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件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件事情必須做到。”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信是人們成就偉業的前提。擁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平庸為神奇,化渺小為偉大,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拿破侖·希爾說:“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相信自己,那麼,一切困難都將不會再是困難。因為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促使人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而必備的心理素質。”

自信對孩子的發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麼他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嚐試,樂於接受挑戰;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麼他就會在事物麵前表現出柔弱、害羞、恐懼的心理,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從而失去了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而且,長期缺乏自信會讓孩子產生“無能”的感覺,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

一句教育名言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才是充滿自信的。因此,激發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應該重視的問題。讓孩子自信地成長

文文已經三歲了。三歲的孩子獨立性非常強,經常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一天,文文想自己倒牛奶來喝,媽媽想幫助文文。文文說:“媽媽.我自己來。”文文的媽媽想到應該讓孩子自己獨立做事了,就鼓勵道:“文文長大了,會自己做事,真能幹!”於是,文文捧起牛奶盒子,努力想把牛奶倒進杯子裏。

文文的小手抖了一下,正好碰到了杯子。杯子沒打翻,但是卻有一部分牛奶灑在了桌子上。媽媽沒有責怪文文,反而稱讚道:“文文真能幹,竟然把牛奶倒進了杯子。現在,讓我們把灑出來的牛奶用海綿吸幹淨好嗎?”文文高興地說:“好!”於是,母女二人認真地擦起桌子。

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與評估。孩子由於年幼,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一般先來自於成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與父母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媽媽從超級市場買了許多食品回來。珍妮在廚房裏看媽媽把放雞蛋的盒子從食品袋中拿出來,便伸手去抓盒子。她很想幫媽媽把雞蛋放到盒子裏去。

“別動!珍妮!”媽媽大聲叫道,“你會打爛它們的。讓媽媽來放,等你長大了再來幫忙好嗎?” 珍妮極不情願地說:“媽媽,我不會打爛的,讓我來幫你吧!” 媽媽一邊放食品,一邊大聲叫道:“小孩子不要亂動!” 珍妮隻好縮回了手,很委屈地看著媽媽整理那些雞蛋。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自尊和被人尊重是產生自信心的基礎。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於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司能有自信的。

尊重孩子不分時間和地點,也不分孩子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一位父母在孩子有成績時就尊重他,在出現問題時就責怪他,任意褒貶,這就做錯了。父母不妨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點、錯誤時,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中的事務,與孩子討論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對孩子說有辱人格、有傷自尊的話。父母千萬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出息!”“小孩子懂什麼!”“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麼?”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法獲得父母的信任,從而無法獲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隨意辱罵、懲罰和毆打孩子。辱罵、懲罰和毆打是最傷害孩子自尊心的。

小女孩阿裏住在非常貧困的山區。她的家鄉在大山裏麵,那兒很少有外人進出,因為通往外界的路是隻有兩條鎖鏈吊著的吊橋。

有一天,阿裏的家鄉建了希望小學,在學校舉行奠基儀式的那天來了很多城裏的記者。記者在采訪的時候,遇見了阿裏。她當時正在窗邊窺探。她從未見過照相機,於是就跑到記者身邊,更加仔細地端詳著這個“怪物”。

記者問她:“沒有見過這個東西是嗎?要不要我告訴你?”阿裏卻回答:‘‘不用告訴我,等我長大了,讀了很多書後自然就會知道。”阿裏的回答讓記者出乎意料。他逗阿裏說:“這個東西很神奇的,不到我這麼大年紀是不會知道的。”此時,阿裏撅起了小嘴,質問記者說:“我也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我知道我爸爸和媽媽叫什麼,這些你知道嗎?”記者被阿裏的妙語逗笑了。

但是給記者印象更為深刻的是,在這個窮困閉塞的小山溝裏,有很多自信、樂觀的孩子在健康地成長,他們並沒有因為經濟條件的落後而表現出不自信和消極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