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向80後代表人物學習什麼(2 / 3)

“80後”的郎朗於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中國沈陽。3歲由父親啟蒙開始學習鋼琴,4歲師從朱雅芬教授。5歲和7歲連續二次獲沈陽鋼琴比賽第一名。之後師從恩師趙屏國教授,9歲獲全國星海鋼琴比賽第一名,11歲獲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同年他應邀與新組建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開幕式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江澤民作為嘉賓出席。14歲考入著名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大師院長格拉夫曼。3個月後,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從此走向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兩年後又簽約了世界著名的德國DG唱片公司,成為了最受重視的藝術家。到現在為止,郎朗共出版了5張CD和1張DVD。

1999年,年僅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的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由著名指揮大師埃森巴赫指揮。

開場前,著名藝術大師斯特恩對觀眾介紹郎朗說:“你們將從這位年輕的中國男孩身上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不出所料,當郎朗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如雷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這場成功的臨時替代演出,被美國三大報紙之一的《芝加哥論壇報》極度讚賞,讚揚“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當晚,郎朗在拉威亞的獨奏廳為音樂家們又一次演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此曲他已經兩年多沒有彈,然而他卻非常熟練地用1小時10分鍾背譜完成。對此,《芝加哥日報》稱,這是“音樂史上的奇跡”。從此,郎朗與世界上所有的一流樂團陸續簽約,開始了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2002年,在施坦威公司150周年慶典上,郎朗獲得了該公司頒發的首枚藝術金牌。

2002年8月31日,由已故著名指揮家伯恩斯坦命名的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在德國漢堡頒布。這項大獎旨在獎勵全世界 “對藝術最有貢獻的藝術家”,郎朗是其第一位得主,也是該年唯一得主。

2003年,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雜誌《人物》評選的“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中,郎朗是入選的唯一的一位藝術家。

2004年5月,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並於8月訪問非洲,成為了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鋼琴家,也是最年輕的大使。

2004年柏林愛樂大廳獨奏會上,郎朗首演拉赫馬尼諾夫第二奏鳴曲,德國第一大報《鏡報》稱:“郎朗是21世紀的霍洛維茲,而聽郎朗彈拉赫馬尼諾夫,又使我們忘記了霍洛維茲。”6月,郎朗到以色列與祖賓·梅塔及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以色列最重要的報紙評論:“郎朗演奏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超過了魯賓斯坦。”

2004年10月,郎朗成為了2004年度德國留聲機音樂先生;11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長授予郎朗“2004年度音樂先生”稱號。 2004年11月,郎朗正式簽約世界頂級名表“勞力士”和世界級名車“奧迪”,成為了他們的形象代言人。

同年,世界著名的美國CNN國際電視台在全球播出五套郎朗的專題報道。美國CBS電視台新聞60分鍾播出郎朗的專題報道,該欄目曾經報道過的唯一一位中國人是領袖人物鄧小平。 著名的英國BBC也多次專題報道郎朗。此外,郎朗的音樂會在歐美票房排名第一,並創造了公開售票20分鍾之後一掃而空的奇跡。同時,他的CD銷售量在美國、德國、維也納排行第一。

2005年4月30日,郎朗應著名的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的邀請,擔任鋼琴大師班講師。這次大師班參加的人數最多,反響最好,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鋼琴大師班講師。

2005年6月8日,郎朗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指揮是祖賓·梅塔。當時現場有10萬觀眾,全世界有6億電視觀眾。音樂會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很多媒體都稱:“郎朗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藝術家。 ”6月12日,郎朗應中國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電視台邀請參加“紀念冼星海誕辰100周年”大型音樂會,音樂會空前壯觀。6月15日,郎朗首演維也納金色大廳,再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創下幾十年音樂會最高的票房紀錄,樂團藝術家們激動地說:“卡拉揚出世了。”

2005年10月9日,郎朗應美國總統邀請到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成為了第一位到白宮演出的中國鋼琴家。總統先生授予郎朗“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到了2006年6月8日,郎朗在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上演奏。當時全世界有30億電視觀眾觀看電視現場直播。

2007年6月30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郎朗應邀演奏完激情澎湃的“黃河”協奏曲後,胡錦濤在登台接見演員時再一次激動地握住郎朗的手。在祝賀郎朗演出成功的同時,還稱讚他在國際舞台上為祖國爭得的榮譽。

2007年底,郎朗入圍格萊美最佳演奏家獎提名,從而成為了入圍該獎的第一個中國人。

2008年2月,郎朗獲得美國錄音師協會頒發的“藝術榮譽獎”,並在格萊美頒獎儀式上演奏了6分鍾,這是近年來古典鋼琴家首次登上格萊美的舞台。郎朗也再一次成為一張“中國名片”。同時,郎朗的最新專輯《魔力郎朗》在北美推出,又連續兩周獲得古典音樂排行榜第一名。

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月1日,郎朗與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合作,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連續舉辦兩場新年音樂會,並接連舉辦開幕後的首場鋼琴獨奏會,創造了售票開始15分鍾即全部售罄的票房奇跡。

2008年1月,郎朗出任萬寶龍形象大使和2008年度萬寶龍文化基金會主席。2月,以塑造世界著名政治家、藝術家形象聞名的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始著手為郎朗量身製作一座真人蠟像。3月6日,郎朗在美國南部第一大城市、前總統老布什的故鄉休斯敦演出,不僅受到了當地樂迷的熱烈歡迎,還意外收到正在中國訪問,會見胡錦濤主席的前總統老布什的親筆祝賀信。

天才的郎朗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一部鋼琴的發電機”、一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中國的莫紮特”、“中國的名片”。他奇跡般地創造了許多“第一”,成為世界樂壇的一個奇跡:

他是第一個與世界所有主要樂團長期合作、並在世界所有主要音樂廳舉辦過獨奏會的中國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獨奏會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廣場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並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向全世界轉播演奏實況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紐約時代廣場同時由七塊大屏幕轉播他與中國愛樂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世界杯足球賽開幕音樂會進行演奏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在一個月的時間裏連續演奏十首不同風格鋼琴協奏曲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擔任聯合國兒童和平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的鋼琴家,也是最年輕的一位;

他是第一位由施坦威鋼琴製造商在其150年曆史上以一個藝術家的名字命名產品係列的鋼琴家;

他是第一位進入卡內基音樂廳董事會的中國人,也是其曆史上最年輕的董事,並被列入“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係列”;

他是第一位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的中國人;

他是第一位獲得格萊美古典音樂最佳演奏獎提名、並在頒獎儀式上演奏的中國人;

他的每張音樂專輯,都在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他的演奏會長期在世界各地的票房雄踞第一。

郎朗改變了西方對中國的看法,改變了流行對古典的看法,也改變了藝術對於商業的看法。他使得許多人第一次走進音樂廳,第一次聆聽古典鋼琴音樂會,第一次把心靈交托給音樂,也讓音樂注入心靈。郎朗把成功的“三要素”——天才、勤奮和機遇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的神奇傳說更成為了無數年輕人搏擊人生、追求卓越的激勵和祝福!郎朗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不僅屬於音樂,更屬於和平。

其實,擁有眾多光環的郎朗也曾經遭遇過艱難和挫折,他在9歲來北京考中央音樂學院的時候就意外地遭到了鋼琴老師的當頭棒喝。“鋼琴老師每天都在說你不可能成為了鋼琴家,勸我回沈陽算了。”但郎朗還是堅強地挺了過來,並最終成就了如今的輝煌!

韓寒文字裏的精神食糧

作為80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韓寒這個名字,因為很多80後都是讀著韓寒的《三重門》走過了青春,在韓寒犀利的文字裏逐漸長大並成熟起來。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上海金山,作家,賽車手。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他的文筆老練,語言犀利。 1999年三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至今銷售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成績優異。

“韓寒”一名原是韓寒的父親韓仁均想出的“得意的筆名”,但一直未被啟用;當韓寒身處娘胎,未知性別之時,其父親已準備把“韓寒”一名當作一筆“財產”送給兒子或者女兒;因此韓寒得名“韓寒”,與其出生時的天氣沒有關係。

韓寒的頭銜似乎很多:作家、賽車手、歌手、知名博主、雜誌主編、社會評論家,但他給我們最多的還是文字,他的文字帶給我們的不隻是愉悅,還有對社會的剖析以及對人生的反思。

2000年,韓寒的長篇處女作《三重門》上市,讓韓寒得到了約160萬元的收入。《三重門》發行上的巨大成功,讓韓寒從初出茅廬的少年成為了出版社爭搶的紅人,之後便一發不可收。

韓寒非常喜歡賽車,如果拋開職業賽車讓韓寒體味到的快樂、刺激,給他的形象增添了更鮮活的色彩之外,職業賽車對他純粹是個賠錢的娛樂。韓寒自己花費在賽車上的錢估計已不下百萬。

韓寒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有文章零星在《少年文藝》等雜誌上發表。1999年,《求醫》和《書店》晉級當年新概念作文大賽決賽,後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決賽一等獎,同年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引發社會關於“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係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2000年,韓寒出版了第一部小說《三重門》,引發“韓寒現象”的討論。留級後,韓寒最終在高一第二學期休學。休學後,他一麵繼續從事寫作,陸續發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 小說《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文集《通稿2003》,《韓寒五年》,文字精選集《毒》,賽車隨筆《就這麼漂來漂去》,博客精選《雜的文》等作品。

2006年,韓寒開始從事博客寫作,關注探討一係列現實問題,也就是在這一年,韓寒與文學評論家白燁在網上引發“韓白之爭”,引發現代詩等文化討論。2008年4月,奧運火炬傳遞期間,韓寒引發了愛國觀念的討論。2008年5月汶川地震後,韓寒赴川,因莎朗斯通言論,引發媒體道德討論。2008年6月,因《零點鋒雲》節目對話,引發大師與傳統文化討論。韓寒還在起點中文網當兼職作家,代表作品有《他的國》,已經於2009春節前上市。2009年,韓寒的文字精選集《草》熱賣,博客精選《可愛的洪水猛獸》也得以出版。

韓寒極強的筆杆下總是帶著對世俗醜陋的譏諷,現實中的他卻文質彬彬,與人說話時總是帶著和善的笑意,他很熱情,通常會接受所有人合影和簽名的要求。

有人稱韓寒為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但韓寒並不讚同這種以年代劃分作家的態度,他表示自己非常討厭以年代劃分作者,因為每個優秀作者都是個性鮮明的人,不能輕易進行分類。

韓寒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談到社會中的各種現實,並透露出對某些現象的憤慨與譏諷,鮮明地體現獨立的思想,因此他的經曆和作品都飽受爭議。他的文學作品曾獲得許多獎項,並受到許多文學家的關注,但他也因為其不佳的學習成績和特立獨行的作風而遭許多非議。

關於韓寒,中國文學家歐發偉認為,韓寒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產物,“韓寒現象”是中國民主進步的體現,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偉大而正確的。出版商路金波和鳳凰衛視的評論員梁文道讚同韓寒將成為了下一個魯迅的觀點。 而廣州出版的《新周刊》雜誌在2008年末指出,韓寒履行了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職務和責任,他的理性思考使我們對80後充滿希望。而《時尚先生》雜誌總監馬一木說,韓寒隻是個普通的年輕人。他像正常人一樣喜歡美女並且會對他不喜歡的東西說“不”,如果中國還有更多韓寒,這個國家將會更正常。

韓寒總是特立獨行的,他的博客公告這樣他寫道: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筆會,不簽售,不講座,不剪彩,不出席時尚聚會,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參加演出,接受少量專訪,原則上不接受當麵采訪,不寫約稿,不寫劇本,不演電視劇,不給別人寫序。有事寄信,上海市郵政信箱500-001。他開通微博客的第一句話是“喂”,並表示自己以後不會再繼續更新微博。韓寒似乎永遠都和別人不一樣。

另外,韓寒從不諱言自己是“鄉下人”,他至今在金山還有幾間老屋,盡管身價已經很高,又有了國際知名度,但韓寒從來不諱言自己的出身。他說:“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大城市的人。我生來就是一個鄉下人,從小在鄉下長大,一直到初中時候還是農村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