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80後心理(2 / 3)

同樣是80後的小美過年的時候也是謝絕了一切應酬,放假的幾天時間都在家睡覺和上網。除了想徹底放鬆之外,小美其實還有一個顧慮,那就是走親訪友的時候生怕別人問她談沒談男朋友、什麼時候結婚,這讓小美很鬱悶。因此小美過年的幾天裏基本上都是宅在家裏,哪裏都沒去。

功不成名不就,無顏見江東父老

很多80後在外地打工,工作不對口,薪水不高,一年下來也沒攢下多少錢,感覺回家之後很沒麵子,事業上沒有什麼成就也沒法和家裏交代,用一句俗話就叫做“無臉見江東父老”。

被相親與被逼婚

很多80後剩男剩女到了過年回家的時候都會苦不堪言。單身男女在外麵也許感覺不到什麼,但是一旦回家,就會成為所有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的焦點話題。因為在農村,大家都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旦錯過了年齡,就會有嫁不出去和娶不上媳婦的嫌疑。因此每當80後單身男女過年回家,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相親盛會,而已經有了合適的對象卻沒有結婚的80後,往往耳畔都是父母和親戚朋友絮絮叨叨的聲音:趕緊把婚事辦了吧,早辦早鬆心。這樣的狀況往往讓80後哭笑不得,卻又說不出什麼來,很尷尬。

有調查顯示,春節放假期間80後人群“宅人”比例高達851%,而導致80後恐懼拜年的重大因素就是長輩之間頻繁談論他們的工作和婚姻,讓他們備受折磨。

假期少,身不由己

很多80後辛辛苦苦加班加點忙了一年,到頭來年假也隻有可憐的幾天,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是習以為常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過年回家,擠掉幾層皮,累掉幾斤肉,而且勞民傷財地做很多事情,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正因如此,很多80後在權衡和比較之下,寧願在外過年,安安穩穩的不動彈,或者找個景點區出去旅遊,也不願意受苦受累地回家一趟。

如此多的“恐歸”一族,再加上因為需要加班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在春節回家的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而他們春節留守在工作、生活、學習的城市,許多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已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便在本城市的,也會用更多的時間跟自己的親人在一起,“留守者”、“恐歸族”就會比平時寂寞孤獨的多。

從深層次上講,社會已從傳統習俗的“盼歸”轉化到現代生活的“恐歸”,這一微妙的變化,讓80後不得不更好地去適應社會,以便既享受傳統節日的溫馨,又能更好地釋放平日工作生活中的壓力。

還有專家表示,80後恐歸其實是常見的心理現象,要用一個正確的認知來對待。過年回家最主要的就是和親人團聚。雖然在外麵沒有功成名就,但積攢了很多寶貴經驗,回家過年放鬆一下心情,不必給自己太多的負擔。

全民偷菜也瘋狂

“偷菜”是指開心網及類似網站所開設的農場遊戲中的一種活動,也就是在好友的農場裏收獲好友的虛擬勞動果實。“開心農場”遊戲迅速在互聯網上躥紅,“偷菜”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網絡詞彙,席卷了網民的生活。於是,“你偷了嗎”成為大家見麵的招呼語,不管男女老少,都開始興致勃勃地在開心網、QQ農場上種菜偷菜。

在偷菜行動中,數百萬80後都市白領成了“偷菜”隊伍中的主力軍,他們每天在“偷”與防“偷”中樂此不疲,甚至定鬧鍾半夜起床“偷”菜。

自從開心網推出偷菜遊戲以來,“80後”上班族小雨就一發不可收拾,連作息時間表都根據“農作物”生長規律而變化。以前,小雨每天8點才肯起床。現在,她經常7點不到就從床上爬起來,打開電腦登錄開心網,光顧每個好友的農場,將成熟果實一網打盡。緊接著,小雨匆匆洗漱完畢就直奔公交車站,為了在公交車上占個座位,便於用手機上網偷菜。對此,小雨的理論是“早餐吃不吃無所謂,但菜一定要及時偷”。

到公司以後,小雨仍然會利用上班之前的一點時間迅速“入侵”他人農場,來一次“清晨大掃蕩”。當然,她也不忘記幫幾個愛睡懶覺的“閨蜜”收拾菜園子,增加經驗值。上班一天的時間裏,她更是將空餘時間精打細算,力爭抽更多時間進出“農場”和“菜地”,往往是一邊偷菜一邊提心吊膽地張望領導是不是會走進辦公室。如今,小雨在“開心農場”的級別已經達48級,還擁有一套“花園別墅”和幾千萬“資產”,她很有成就感。

對於為何如此熱衷於偷菜種菜?小雨說,以前下班後經常無所事事,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都在慢慢減退,而偷菜不僅充實了她的生活,還重燃起了她的生活激情。

為什麼“偷菜”如此受大家追捧呢?其實所有網絡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網絡遊戲中能實現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偷菜”通過播種、澆水施肥、收獲等一係列的行為,可以使人們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錢和經驗。在這裏,人們會擁有一個公正的平台,隻要種了,就會有收獲,不像在現實中,很多時候付出了卻得不到回報,努力了卻不一定成功。另外,一些在學習或工作不能達到自己心理排名的名次的人也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農場和別人的農場比較,為了能夠超過好友的級別,天天努力種菜、偷菜,甚至花人民幣買極速化肥,買狗,以實現自己在虛擬狀態下的名次。

然而,當一個人過於沉迷“偷菜”,往往會產生種種弊端。

在“開心農場”玩到35級、擁有千餘萬資產的小沈,就在1個月前斷然跟開心網說了拜拜。

從去年10月份深陷“開心農場”後,小沈每天的空餘時間都被“偷菜”占據。他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裏密密麻麻記錄的是所有好友菜園裏蔬菜的成熟時間,隻要時間一到,不管當時在幹什麼,他都要想方設法上網收菜、偷菜。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他還惦記著哪些蔬菜和果實該摘了、誰家的雪蓮正在怒放;爬山時也會突然情不自禁摸出手機上網;打麻將的時候經常因為惦念“偷菜”而分神出錯牌,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同時,當一起玩的同事們都開始“執著”於偷菜後,小沈與大家的關係也有些疏遠。偷菜防盜原本是遊戲,可現在多少也帶到了生活中,產生了壞的影響,有時幾個同事甚至為偷一朵玫瑰互相生氣幾天不說話。

當小沈意識到自己的異常之後,感覺“偷菜”已像一把無形的枷鎖架在自己脖子上,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現在不是我在玩遊戲,而是我被遊戲給玩了”。痛定思痛,小沈決定戒“偷”,回歸現實生活。

偷菜已經不是簡單的遊戲了,它造成了很多80後的健康隱患,如失眠、神經衰弱,甚至是健忘等。

偷菜熱潮其實是“現實焦慮”的投射,人們往往通過玩遊戲來實現私家車和房子的夢想,從而自欺欺人地化解了對現實的不滿。而“開心網”的樂趣又是以“無趣”為代價的。當“80後”們廢寢忘食地偷菜之後,突然發現工作沒做好,對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沒照顧好,其實也是增加了尖銳的現實矛盾。

迷戀開心網,熱衷於“偷菜”,體現了人們的一種虛擬社交依賴症,越迷戀越孤獨。玩開心網,表麵看似乎減少了人的孤獨感,聯絡了社交感情,實際上越是沉迷於虛擬社交的人,越是在現實中感到壓抑的人,越不肯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開心網已經不折不扣地變成了真實社交關係的可憐替代品。

開心網提供了現實生活不能提供的東西,會讓人念念不忘。“偷”這種行為在生活中本來是受譴責的,但是在開心網上卻是可以被接受的。現實中越是守規矩的人越會喜歡這種遊戲,因為在實際生活中被壓得太狠,他們需要釋放。另外,偷別人的東西必定會引起對方的反應,這也會讓偷的人心理上感到刺激和滿足,特別是在彼此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感受會更強烈。偷菜的人不僅能在網上和對方開個玩笑,更能在生活中看到他們活靈活現的反應。

對於開心網的現實影響,也有專家表示出了積極的認可。

他們認為開心網既開放又封閉,將虛擬和現實很好結合了起來,人們付出很小的成本就能在這裏找到歸屬感,而且開心網附加的各種遊戲都滿足了人們某方麵的心理需要。例如,真心話滿足的是偷窺欲,投票主要是尋找認同感。至於現在“炙手可熱”的經營花園,則主要是讓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嚐到了務農的味道。玩開心網的多是80後,他們中的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種田的滋味,所以感覺很新鮮,因此也能從中尋找到生活中得不到的樂趣。另外,對很多人來說,開心網其實是人際關係的助溫劑,許多很久沒有聯係的同學、朋友都可以通過網絡聯係並促進感情,大家在生活中見麵也會經常以這個作為話題,不認識的人也會很快熟起來。

至於有些人過度沉迷,影響到正常生活,專家認為玩的人要學會心理調適,畢竟這隻是遊戲,不能過度關注。

閃跳族

“閃跳族”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工作不到一年就換工作的人。近幾年來,動不動就跳槽,一不高興就走人的職場“閃跳族”作為一個新名詞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也有人把他們形象地稱為職場上的“跳跳糖”。“閃跳族”以80後為主體,他們往往在一個單位工作一段時間後,跳槽到另一家單位,不滿意的話再繼續尋找新單位。這些人因為不斷跳來跳去,在耽誤了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老板深感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