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骰子
夫妻雙方誰來承擔家務活?這個問題在老一輩中本是很好處理的事情,而在80後夫妻中卻會因為互不相讓而引起軒然大波。男人們認為女人做家務天經地義,女人們認為現在男女平等,都要忙自己的工作,所以做家務上也要男女平等,而且現代好男人就應該做家務。也有夫妻們認為,小兩口可以共同做家務,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矛盾,還能增進感情。
有段時間,淘寶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銷售家務骰子的小店,骰子的六麵刻著:買菜、做飯、洗衣、洗碗、擦地等家務活。這種骰子很快開始暢銷,並且深得80後女孩喜歡,逐漸在80後小夫妻中流行。這種骰子後來在淘寶網上發展到了1000多家店鋪。
一天吃完晚飯,張亮照舊把碗一推,懶洋洋地坐在沙發上開始看電視,一旁的老婆卻變戲法似的掏出一隻骰子,神秘兮兮地對張亮說:“老公,敢不敢和我賭一把?”
“當然。賭什麼?”男人都好賭,張亮更不例外,馬上提起了興趣。
“你擲了什麼就得幹什麼,這是新興的家務骰子。”
張亮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迫不及待地從老婆手裏拿過骰子,隻見這隻家務骰子和普通骰子的形狀大小沒什麼區別,六個麵卻不是點數,而是換成了文字,上麵分別寫著:“買菜”、“做飯”、“洗碗”、“洗衣”、“擦地”、“呆著”。
張亮覺得很好玩,就跟老婆開始賭了。結果張亮擲了一個“擦地”,老婆擲了一個“洗碗”。張亮隻好老老實實地擦地,老婆則迅速地鑽進了廚房去洗碗。
擦著擦著,張亮忽然醒悟過來,這隻骰子隻有一麵是“呆著”,無論怎麼擲,都有六分之五幹家務的概率,換句話說,這種家務骰子就是專為80後懶老公製造的。
張亮沒想到老婆還真是厲害,對付自己這樣大男子主義又不屑做家務的男人,居然想到了這麼巧妙的方法。後來再轉念一想,老婆這麼做也是為了小家庭和諧著想,自己願賭服輸,也是愛老婆的表現。想到這,張亮也就不覺得累了,相反還覺得自己很幸福。
夫妻博客
80後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自由,往往因為性格等原因而發生矛盾,針對這個問題,有人研究出了一個好的辦法來促進雙方合理有效溝通,那就是建立夫妻博客。
近幾年,朋友們都一窩蜂地忙著開博寫博,阿倫也有一個博客,但這個博客是他和老婆共同擁有的。而且這個博客還設置了密碼,平時隻有阿倫和老婆進去瀏覽。也就是說,這個博客的作者和讀者隻有他們夫妻二人。
原來,有一次阿倫和老婆因為一些瑣事吵了起來,雙方越吵越激動,最後阿倫氣憤地甩門而出,一直到晚上8點多才回來。阿倫回到家發現老婆不在,但電腦屏幕卻亮著,一篇題為《老公,對不起》的博文出現在阿倫的眼前,字裏行間都是老婆的歉意。阿倫很感動,覺得自己心胸太狹窄了,非要和老婆爭執,於是就在博文的回複裏做了個深刻的自我反省。結果老婆看了他的回複後很滿意,當即提了一個建議,商定兩人以後如果吵架或有什麼話要說就寫在博客上,對方一定要給予回複。就這樣,夫妻博客正式開張了。
從那天開始,夫妻倆隻要遇到矛盾,就會有一個人到博客上寫下自己的想法,矛盾很快就化解了。除了溝通彼此的想法,阿倫和老婆也會在他們的夫妻博客上寫下對家庭的憧憬和對生活的期待,平時有時間還會一起進博客看看以前的記錄,回憶一下當初爭吵時的情景,看到這麼多以前的趣事,兩人常常不由得笑成一團。寫滿歉意的夫妻博客,其實也是一本寫滿了愛意和溫情的書。
吵架公約
麵對越來越大的生活競爭壓力,80後夫妻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摩擦,有時候是為了一些小事情,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感,網上的一份《80後吵架公約》在這種情況下橫空出世了。
(1)吵架不當著父母、親戚、鄰居的麵吵,在公共場所給對方麵子。
(2)不管誰對誰錯,隻要一吵架,男方必須先輕聲輕氣哄女方一次,女方才能馬上冷靜下來,否則女方一看到男方哇啦哇啦,女方也忍不住哇啦哇啦,一旦造成嚴重後果,全部由男方負責。
(3)在家裏吵架不準一走了之,實在要走,不得走出小區,不許不帶手機和關機。
(4)有錯一方要主動道歉,無錯一方在有錯方道歉並補償後要盡快原諒對方。
(5)雙方都有錯時要互相檢討,道歉後由男方主動提出帶女方出去散心。
(6)要出氣,不準砸東西,隻能吃東西,實在手癢隻能砸枕頭。
(7)吵架盡量不隔夜,女方睡覺時男方必須主動抱女方,就算女方百般推讓,男方一定要哄到女方睡著。
(8)每周都要給對方按摩一次,因為大家經常吵架都很辛苦,男方手藝不好的話可以跟盲人師傅學。
(9)吵架時男方不準掛電話,吵架時女方如果掛了電話,男方必須在1分鍾內打給女方,電話不通打手機,屢掛屢打,每次掛電話次數不大於5次。
(10)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公約所有條款可由女方無理由無時間限製地更改,男方有權利提出異議,但是異議是否被采納最終解釋權歸女方。
這份《吵架公約》雖然是一份普通的網帖,但其中的“公約”卻讓人倍感溫暖,因此很多“80後”的小夫妻都將其作為“家規”來執行,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網友稱這份《吵架公約》是一份經得起實踐檢驗和理論推敲的公約,它是一次次冷戰和罰站之後得出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80後大部分已經參加工作,很多已經婚嫁甚至生兒育女,用自己的行動一步步詮釋著80後群體堅強、勇敢、磊落、無私的青春形象。這份被80後夫妻奉為圭臬的《吵架公約》的出現,更是證明80後成熟的一個標誌。
對此,有專家表示,《吵架公約》其實是夫妻相處的一些指導方法,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如果嚴格按照公約執行,吵架非但傷不了夫妻感情,還會把事情解決好,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和感情加深。
80後育兒
進入2010年,很多80後開始逐步踏入準爸、準媽的行列。在開放的環境中長大的80後父母,在育兒方麵具備了更多的時代特色,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更加張揚、大膽與時尚。
對於教育孩子,80後父母會聽從長輩的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但是由於受自己的成長經曆以及社會現狀的影響, 80後父母會堅持自己的育子理念,摒棄之前的“棒打出孝子”“考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小孩子必須乖乖聽話”等錯誤的教育觀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80後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麵有更多的突破,希望給孩子更多表達自我的空間。
給孩子平等自由的權利
80後父母因其愛玩的天性,能夠很順利地成為孩子的玩伴,也有的80後父母鑒於自己童年的慘痛經曆,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麵更注重給孩子足夠的平等和自由,讓孩子在一種自由平等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80後父母喜歡與孩子平等相處,甚至允許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平時允許孩子犯一些自己童年時期被父母規定不允許犯的小錯誤,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作出選擇。80後父母都樂於傾聽孩子的心裏話,不願讓孩子再遭受委屈和壓迫。80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的童年時期更幸福,不願意讓自己童年的缺憾出現在孩子身上,他們都希望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多渠道尋求育兒經驗
對於80後父母來說,通過網絡和書籍尋求育兒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時候80後爸媽都是從網上和書上自己學習育兒知識,還會到網上與同處境的網友交流經驗。另外,參加“育兒培訓班”之類的培訓課程也很有意義。這些課程一般內容都很實用,而且許多課程還會安排年輕爸媽現場練習,可以讓他們從中獲取不少實實在在的育兒知識。
用時尚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80後父母是與網絡同生的一代,時尚的80後爸媽會用記事錄、DV、博客等形式來記錄孩子的成長,因此,在網上給自家的寶寶開辟一塊“自留地”成了很多80後父母追捧的時尚。一些80後潮媽從第一次做B超以後就開始為寶寶建立網上個人空間,把寶寶各個階段的照片都清晰地曬在自己精心製作的網頁上。還有的80後媽媽會在懷孕期間就隨時更新自己得意的孕婦裝、孕婦照,寶寶出生之後更是經常定期更新網絡照片,還會每天都寫育兒日誌。
讓孩子“潮”起來
由於特殊的童年經曆,很多80後父母都希望把自己沒得到的幸福全都讓孩子經曆一遍。80後媽媽小慧說:“我小時候就夢想著要擁有很多的連衣裙、布娃娃和漫畫,但是因為家庭條件限製,我的童年生活很單調,現在我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替我實現夢想。”很多80後父母為了孩子做什麼都舍得,給孩子穿漂亮的名牌服裝,讓孩子喝進口的配方奶粉,給孩子報一節課幾百元的早教課程。更有時尚的父母將孩子打扮得非常個性,街頭裝扮更是創意層出,不僅有花哨的衣服,個性的親子裝,還有多彩的發型,新奇的配飾。裝扮帥氣的母子同行總會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引起極高的回頭率。
80後父親給孩子做榜樣
80後的張先生出生在農村,他的兒子還不到1歲,但他在孩子麵前格外留意自己的言行。對此,張先生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做大學教師的趙先生則對自己的父親角色有著深度思考:“我們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自己卻在孩子麵前說謊;我們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誠樂觀,自己卻帶著虛偽的麵具,對人生時常悲觀失望。這麼做我也是無奈的,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我不會強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隻希望他能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作為中國法律上第一代獨生子女,有些80後年輕父母自己都還是父母的“掌中寶”,轉眼自己也要養育孩子,心理落差非常大,往往是對育兒缺少經驗,住院找護士,在家靠父母,家裏因為孩子的出生弄得亂了套。
也有很多80後靠貸款買了房子,每天加班加點工作也剛剛能養活自己,至於孩子生出來後的費用怎麼辦,他們自己都不敢想像。很多80後年輕人都無奈地表示,不是他們不要孩子,是真的還沒做好準備,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
還有80後的年輕媽媽徘徊在工作與孩子之間,不知道如何進行抉擇。
霏霏今年27歲,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去年9月當了媽媽,產假結束後,她麵臨的工作壓力很大。因為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霏霏想停薪留職,但向領導反映多次都沒有被批準。後來單位決定派她出國培訓3個月,麵對如此難得的提升能力的機會,霏霏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為孩子犧牲事業?最後還是婆婆提議把孩子帶回老家讓她帶,而這樣子的話一個月才能見一回孩子,霏霏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她無奈地表示:“要是放棄工作,等孩子大了再出來工作就難了,限製條件多,而且一切要從頭開始。但是現在又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階段,舍下孩子自己也很內疚。
也有的80後媽媽喜歡逗寶寶,卻不願換尿布。生孩子之前,80後準媽媽們臉上往往寫滿自信:早都準備了,2000多元的嬰兒床、上千元的嬰兒被、過百元的奶瓶。但他們卻很少能預計到以後養育孩子所要麵臨的問題。因此80後的媽媽們在度過了被眾星攬月般對待的懷孕期後,猛然間麵對育兒方麵那麼多繁瑣的事情都會退避三舍。她們會不厭其煩地逗自己的寶寶,可以舉著DV拍攝自己的寶寶一整天,可一碰到換尿布,可能就趕緊扔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喜歡依賴老人家,而不願意自己親力親為。
同時,80後雖然帶有那麼多的獨生子女的習性,但也有上輩人沒有的優點,他們信息靈通、知識麵廣、接受能力強。比如帶孩子看病時,與醫生溝通的時候往往一點就通。即便是剛開始會有一些較主觀的意見偏差,但經過醫務人員的解釋溝通,他們也很快就能轉變觀念。
80後在教育孩子方麵有利也有弊,有優點也有劣勢,需要用合理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糾正錯誤的看法,發揚正確的觀點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