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而言,90後因為從小受環境的影響,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他們的生活條件普遍比80後好得多,基本上不知道什麼叫吃苦受累。90後大多追求精神的放縱和肉體的愉悅,比80後更現實,更能適應物欲橫流的社會,另外,他們也比80後更容易走極端。相比較來說,90後比80後的生活更優越、思想更開放、更極端,更容易受物質生活的引誘。
80後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在童年時期經曆過一段物質匱乏的年代,而且他們的父母有很多經驗都是源自非獨生子女時代,這使得80後身上既有著自我反叛的一麵,更有著節約孝順的一麵。從這方麵來講,90後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代,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是第二代獨生子女,但許多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既享受著被溺愛的幸福,又因缺乏父母的關注而保持著強烈的不滿。每一代人的心理上都會有那一代人鮮明的烙印,80後看不慣90後,就像當年70後看不慣80後一樣,是正常現象。
70後、80後與90後,這三個群體存在著差異與隔膜,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同的成長環境造成的,本身無可非議,但他們也有很多類似之處,不能片麵地去看待。
70後一直是一個比較正統的群體,中規中矩走到現在。而80後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遭到了很多人的炮轟與非議。隨著時間的流逝,80後在人們眼中的形象慢慢變好。如今90後也成長起來,同樣遭到了人們的議論紛紛。這種議論在與80後的對比中逐漸升級,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又會重新理智地審視90後的社會角色與地位了。
對於這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年齡的群體,網上有人列出了如下的點評與總結:
70後的無奈: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奶粉買不到;當我們長身體的時候,吃肉要靠票;當我們需要信仰的時候,信仰崩潰了;當我們需要理想的時候,理想泯滅了;當我們需要精神鼓勵的時候,我們被物欲世界包圍了;當我們要買房子的時候,福利房沒有了;當我們要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生貶值了;當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要靠自己找了;當我們要談戀愛的時候,愛情也變成錢情了;當我們生小孩的時候,小孩隻能要一個了;當我們要孝敬老人的時候,我們上麵有六個老人。
80後的無奈: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我們要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我們還不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當我們興衝衝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當我們不到結婚的年齡的時候,騎單車就能娶媳婦;當我們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沒有洋房汽車娶不了媳婦;當我們沒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講心的;當我們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講金的;當我們沒找工作的時候,小學生也能當領導的;當我們找工作的時候,大學生也隻能洗廁所了;當我們沒生娃的時候,別人是可以生一串的;當我們要生娃的時候,誰都不許生多個的。
90後的無奈: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奶粉裏都有毒了;當我們長身體的時候,隻能吃垃圾食品了;當我們要上幼兒園的時候,開始亂收費了;當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畢業就是失業了;當我們想努力賺錢的時候,股市倒了;當我們想努力談戀愛的時候,帥哥都成GAY了;當我們想追求一切流行的時候,又開始非主流了!
其實由於各方麵因素的影響,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都會遇到完全不同的坎坷與機遇。70後、80後與90後從本質上來講並沒有深層次的不可化解的矛盾,相反,還有很多值得互相學習與借鑒之處。
80後集體懷舊
當奧特曼、阿童木、變形金剛再次進入80後的視野,當中學教科書上的李雷和韓梅梅重新出現在80後麵前,當網上出現“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話語時,讓所有的80後都想起了曾經溫馨浪漫的童年時代。當2010年春晚,小虎隊重出江湖,眾多的80後再次勾起了對過去的美好回憶。
2009年是懷舊的一年,很多80後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老了,童年真的成為不可重複的過去。
童年的那些小細節
小學的時候,80後唱著“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他們吃過小豆冰棍,喝過北冰洋汽水,穿著棉衣棉褲白球鞋在操場上嬉戲。
初中的時候,80後的男孩子們看著酷酷的古惑仔,研究金庸小說裏的刀光劍影,女孩子們則躲在被窩裏看瓊瑤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嘰嘰喳喳地討論《還珠格格》。
高中的時候,80後一邊傳紙條一邊看漫畫,三輪模擬黃岡四中試題輪番上陣。
大學時的80後一邊瘋狂地看世界杯一邊熱衷於哈利·波特,同時學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80後讀過《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也讀過《神雕俠侶》、《月朦朧鳥朦朧》、《幻城》。他們學過唐詩宋詞,也自學過三毛席慕容。80後的童年還是紙質媒體的時代,他們在那個時候讀到了很多,包括知識和人生。
動畫片與電視劇的回憶
80後的童年沒有電腦遊戲陪伴,卻大多是和很多很多的經典動畫片和影視劇一起度過的。變形金剛、機器貓、黑貓警長、足球小將、灌籃高手……太多經典的動畫片都印在80後的腦海裏揮之不去,因此,80後們直到現在還能記得這些動畫片的情節和主題曲。80後看過《陳真》、《婉君》、《我愛我家》、《新白娘子傳奇》,也看過《還珠格格》、《浪漫滿屋》、《越獄》。那時候的80後有很多偶像,他們喜歡四大天王、小虎隊、林誌穎,也喜歡過謝霆鋒、周傑倫、F4和超級女生。正是這些東西,陪伴著80後成長,讓80後的童年擁有了無限的回味。80後的童年在物質上不夠富足,卻充滿了精神上的樂趣。
當變形金剛、阿童木換了一種方式再次出現在人們麵前的時候,80後開始深深懷念童年那種沒有電腦隻有電視的美好時光……
韓梅梅事件引發的懷舊狂潮
如果你是出生在1980至1988年間的80後,你一定認識Li Lei和Han Meimei。他們是1993年首次改版的初中英語教科書裏的插圖人物。剃平頭的Li Lei是一個正直向上的小男生;齊耳短發的Han Meimei則嚴肅保守,很像一個幹練的婦女主任。雖然這兩個人物形象在課本裏沒說上幾句話,但在那個青春萌動的年代,插圖版的英語書讓很多人在課堂上浮想聯翩,並且留下了關於青春期的美好回憶。
早在2006年的時候,已是上班族的80後就開始不斷“考證”出韓梅梅與李雷的愛情故事。在一本薄薄英語教材提供的人物關係基礎上,網友們以極大的熱情、豐富的想象力,分析李雷和韓梅梅同書中其他人物之間的“複雜情感”。兩個課本中虛擬的人物在網絡討論裏獲得了生命,娛樂和惡搞充斥了最初的話題。除了李韓戀情大猜想之外,當年這套教科書裏的所有人物,包括那隻叫Polly的鸚鵡,統統被翻出來八卦了一遍。
如果說開始隻是網絡上的一場惡搞的話,那麼後來一首名為《李雷與韓梅梅之歌》的新歌走紅網絡,煽情的歌詞、傷感的旋律,再次觸碰到80後的神經末梢,李韓事件成為80後懷舊的焦點。
“一切從那本英語書開始的,那書中的男孩Li Lei,身邊的女孩名叫Han Meimei”, 歌曲唱的是Li lei和Han meimei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所有80後甜蜜的回憶。“後來聽說Li Lei和Han Meimei,誰也未能牽著誰的手,Lucy回國,Lily去了上海,身邊還有了那麼多男朋友,Jim做了汽車公司經理,娶了中國太太衣食無憂,Li Tao當了警察,Uncle Wang他去年退了休。”每個名字都似曾相識,倍感親切,讓80後們開始想起那些偷偷早戀的細節,刻上三八線的笑鬧,以及一切美好的中學時光。
對於閱曆尚淺、成長環境逐漸多元與寬鬆的中國80後而言,陪伴著他們一同成長的李雷和韓梅梅,在這一次成了他們緬懷青春的載體,引發了一群人的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