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環保主義者的科學發展觀(1 / 1)

一個環保主義者的科學發展觀

我最近身體大不如從前,幾次連續的出差終於迫使我安靜下來在家休養多日。這些天的休息使我想起許多孩提時代的往事——我現在也似乎比以前更愛回憶了。我記得祖父的書架上有一本羊皮封麵、單邊切紙燙金版的羅素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翻譯成中文好像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信仰》。多年以後,現在我仍然記得這篇文章。大意是一個人隻有確定了人的價值,才有信仰,才有行動和言論,我們隻能拿這個人的行動去和他自己的價值觀比較,卻不能拿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他的行動。

最近,我也經常想起姐姐順華,想起她點滴的小事,似乎突然對我自己有了很大的啟發和觸動。順華留美多年,現已成為一名堅定的環保主義者。在她的影響下.我節約各項開支,堅決不從拉動國民經濟內需的角度來樹立個人消費觀。順華反對我換車,她說永遠沒有合適的理由去賣掉舊車,隻要還符合安全標準,就應該繼續去開這輛車。我說買一個新車能夠降低油耗,她說不對,生產新車的過程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並消耗更多的資源。她率先在美國反對用烘幹機,提倡用自然晾幹的方法來降低能源消耗。她反對使用大量的洗滌劑來清洗衣服,她認為在衣服還不太髒的情況下就用清水進行清洗反而能夠保護衣物並節約洗滌劑的使用。她難得回國來度假,我大擺宴席請她吃飯,她一概不準。她說:?“吃更多的東西並不意味著我會變得更健康。一她有兩個“30分鍾”理論:凡是步行3吩鍾以內能夠到的目的地,一律不開車。凡是開車3吩鍾以上才能夠到的目的地,一律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我問她為何這樣幾近節衣縮食般地節約開支,她回答說:?“為了給下一代人留下一個資源更豐富的地球。_我覺得她講得對,言近旨遠而且容易實施。她非常認真地說,地球的資源和環境不能再容忍美國現有的經濟模式了,她特別不希望自己的祖國成為下一個美國式的經濟體。

我國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接近世界第—位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發展中國家也不算低了。我們股市的各種上市公司大都以外延增長為主,似乎也到了該苦練內功、減少排放、增強內涵發展的時候了。過去兩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中,我們經常聽的都是某某公司定向增發、收購資產、募集資金投向新的項目,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都在考慮擴張產能、新建項目,生產出更多更廉價的商品。這樣的發展模式本身是不能長期維持下去的。反觀美國的牛市中,我們很少聽到公司增發的消息,更多的是並購和重組、集約化發展或者是由科研推動的新產品投入市場的消息。我國股市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可能是中興通訊了,而這隻股票的表現卻遠遠落後於大盤的漲幅。我想我國的上市公司應該從現在開始更多地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線來增加投資回報,而不能簡單地利用廉價的勞動力,不計環保成本地擴張產量了。

我不知道順華是何時形成這樣的觀念的。我相信她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信仰,為了下一代人的發展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並相應地采取行動。她的這些節約消費的觀念也許現在還不太符合我國的現狀。我們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裏麵,似乎是更多地把發展經濟作為我們的目標,也就不可避免地樹立了相應的價值觀,並製定了各種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現在,我們更多地在考慮擴大內需,可有些政府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手段還是增加新建項目的政府審批難度,或增加高汙染項目和高能耗項目的稅收。恕我直言,增加審批和稅收都是增加政府權力的好辦法,而不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好辦法。我們應該以人為本地考慮問題。如何提高勞動者的待遇和保障?如何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確立人的價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

我記錄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不僅是修養期間的一種回憶,也希望和大家一起,重新考慮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和途徑。這篇文章既作為對順華各種環保行動的呼應,也作為對於政府和企業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呼籲。

(本文寫於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