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了的對衝概念
對衝基金現在被輿論炒得很神秘。凡是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什麼劇烈變動,往往就是一盆髒水潑在對衝基金的頭上,說什麼對衝基金是金融巨鱷,慣於興風作浪,誓與各國為敵。總之,對衝基金在媒體的描繪下,戍了萬夫所指的“壞孩子”。
我對此也負有一定責任。我最早在報紙上說,對衝基金炒高了石油價格,他們是黑油背後的黑手等等。然後媒體刪除了我有關對衝基金的其餘文字,單獨把這篇高油價和對衝基金相聯係的文章四處轉載。
有了這些糾葛,我對於媒體也就沉默了一陣子。直到國儲局的倫敦期銅事件,媒體再次把矛頭指向了對衝基金,我隻好又出來解釋一下了。
首先,大家對於對衝的概念是有誤解的。人們往往把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視之為神秘而可怕的。其實,最早發明並應用對衝概念的是《神雕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他發明的“左右互搏術”是對衝的早期形式:左手和右手各自使用不同的招式(相當於對衝的交易策略).同時向同一個標的物(相當於對衝的接盤對手)發起攻擊。我們事先並不知道,也不確定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個對手,我們隻能保證我們自己采用了左右互搏的形式之後,比原來使用單一招式的勝算大一些。換一句話說,如果我們的武功本來就比別人高酌話,左右互搏會使我們更快地戰勝對手;如果我們的武功本來就不行,那麼對衝有可能使我們減少損失。我舉這個例子是希望大家不要把對衝基金單純地理解為帶“黑眼罩”的神秘殺手,他們也可能就是傳說中憨厚可愛的“老頑童”周伯通。
對衝的做法很多,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我們最熟悉的、就在我們身邊的對衝方法,就是眼前這場轟轟烈烈的股權分置改革。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應該具有相同的價值,法人股和流通股應該同股同價。因此,我們就應該做多法人股,同時做空流通股。這樣看似矛盾的做法卻可以讓我們穩賺不賠:如果兩者價格都上漲,那麼我們做多法人股的收益被做空流通股的收益所抵消,如果兩者都下跌.那麼我們做空流通股的收益被做多法人股的收益所抵消,而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兩者縮小價差,這樣我們就賺取了雙倍的利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把對衝理解為穩定市場的力量。否則的話,我們豈不是會得出這樣的偏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對衝基金其實是國資委。因為他們在努力促進國有股流通的同時(做多),也在盡量減少向流通股股東送更高的對價(做空)。
最近國儲局的期銅案其實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並不是對衝基金逼空國儲局。國儲局在利用簡單的經濟學原理操作金融交易:他們認為向市場拋銅就是增加了銅的供應,因此必然打壓銅價,並最終使自己解套。不幸的是,經濟學原理在分析我家附近菜市場白菜價格的問題上是準確的,但在金融市場卻是錯誤的。
國儲局應該在期銅剛開始出現虧損時盡快斬倉出局,當時的銅價還在每噸4000美元以下。而國儲局卻選擇拋銅,其結果是銅價上漲到了4400美元左右。怎麼會造成這樣的損失呢?這就是針對不同標的物的“左右互搏術”,是對衝的更高境界。對衝基金其實是把銅作為看好中國經濟,並同時看空美元的一種工具。國儲局拋銅並不能改變大家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對於國儲局來說,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在期銅品種上有大量空頭的時候,叮以考慮立即做一筆黃金的多頭,因為空頭銅含有美元多頭,而多頭黃金則保護美元空頭,這樣正好在不同標的物上實施“左右互搏術竹,用對衝基金的慣用手段去反擊他們。如果當時國儲局采用了這樣操作的話,他們從黃金上漲所獲得的收益應該多少可以抵消一部分他們在期銅上的損失。
倫敦銅的這次冒險經曆應該讓中國入學會許多東西,而國內的經濟學者們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本文寫於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