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柏拉圖曾經問蘇格拉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蘇格拉底說:“你去麥田裏,找一個最大最好的麥穗摘回來,但是你要記住,你隻有一次機會。”

柏拉圖覺得這件事情簡直太容易了,麥田裏到處是麥穗,隨便找找,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可是,他在麥田裏轉悠了一上午,也沒能找到合適的,最後隻好兩手空空地回來了。

“沒有嗎?”蘇格拉底問。

“不,有很多。有的看起來不錯,但是我不知道後麵還會不會遇到更好的,所以就繼續尋找。我想,我隻有這一次機會,不能浪費了,一定要等到最好的一個。可是,等我走到盡頭的時候,發現後麵見到的麥穗還不如開始的那些好。所以,我寧可空手回來,也不願意再去采摘並不符合自己心意的。”

“這就是愛情。”蘇格拉底說。

雖然麥田裏有很多麥穗,可是很多人到最後依然會兩手空空,找不到最合適的那一個。人們都想在這塊麥田裏發現最好的一個,可是往往是到了最後,才發現,最好的那一個,早就被我們錯過了。

女人對待愛情,就如同柏拉圖對待麥田。

有好事者針對剩女群體做了相關的調查,發現在2000人中,曾經被人追求過,可是自己覺得對方不稱心的占76%;自己看上了對方,而對方看不上自己的,占8%;覺得對方不錯但由於還有其他對象可供選擇而“挑花眼”的占14%;其他占2%。在“三分之一效應”的作用下,大部分女人拒絕了最初的愛情,她們相信以後會遇到更好的,可是等到年紀漸大才猛然發現,歲月成殤,“剩女”的標簽爬上了額頭,當閨蜜玩伴、一籮筐的笨女人都已經成為媽媽,為尿布奶粉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她們依然徘徊在愛情的門外。

所以有人說愛情就像買彩票,相親反而來得更直接。

但中國女人的身體裏往往種著一顆帶有中國特色、中國傳統的種子,她們在感情上傾向內斂、含蓄,相親時更是矜持不已,結果一來二去,鴨子還沒煮熟,就飛了。

其實男人沒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沒有男人。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規律。讓愛情可遇不可求見鬼去吧,愛情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你要挽起袖子創造愛情,相親就是“剩男”“剩女”之間的鵲橋。

見到好男人,女人得主動。好男人喜歡深思熟慮,所以要你打消他的顧慮,即便他對你沒有意思,是你會錯了意,也不打緊。好男人嘛,難道他會到處炫耀你對他的愛……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讓自己蹉跎成一隻被稱為“敗犬”的老女人。

總是有人問,到底幾歲才算老女人呢?敗犬通常所指的年齡段,是25~30歲以上的已成年的獨立個體。但在很多男人眼裏,女人年過三十,就是老女人了,不管那個男人年紀多大。

你看,全力奔波近三十年,有成功的事業,質感的生活,卻獨獨沒有追求自己的男人,是多麼讓人感慨呀。正如《敗犬女王》裏單無雙所言,有了男人就是抬頭挺胸的勝犬,沒有男人就必須垂頭喪氣,乖乖貼上敗犬的標簽嗎?

No! 撕掉敗犬的標簽,突破剩女的圍城,從你看到這本書的這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