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東陳劍峰)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定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1 / 3)

(胡衛東陳劍峰)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定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定西實現生產總值131.9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5%、14.2%和11.7%,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推廣全膜雙壟溝播156萬畝,建成日光溫室1002座,岷縣、安定被列為全省重點牛羊養殖大縣。積極打造“中國兩都”,成功舉辦馬鈴薯、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40.6億元。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加大投資力度,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1億元,實施工業項目58個。啟動建設市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出台園區管理辦法和優惠政策,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2.5%。完成第二產業增加值31.1億元。

第三產業較快發展。實施旅遊業“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計劃”,簽訂甘肅中部旅遊城市合作協議。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60.2億元。

社會消費快速增長。認真落實家電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實施“萬村千鄉”、“退市還路”和“新網工程”,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億元,增長16.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加大就業再就業力度,開發公益性崗位1000個,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元,增長8.66%。嚴格落實惠農政策,發放涉農直補資金5.82億元;輸轉城鄉勞動力60.5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增長11.3%。

(二)全力落實擴大內需政策,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資金爭取成倍增長。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機遇,累計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43.22億元,增長1.04倍。同時,落實開發行貸款1.95億元、農發行貸款11.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66億元,增長56.1%,同比加快10.4個百分點。

前期工作得到加強。建立項目前期工作目標責任製,舉辦高層次項目培訓班,落實市(縣、區)前期費3850萬元,謀劃各類項目1633個。抓住國家支持甘肅加快發展的機遇,篩選提出請求國家支持的重點項目150項。完成渭河源區生態建設專項規劃編製。

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堅持黨委、政府“一把手”率先主抓重點、難點項目,圍繞擴大內需、災後重建和市列領導責任製重點項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快進度,累計實施5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1011個、同比增加402個,新開工737個、增加322個。

督查力度進一步加大。成立市領導負責的3個項目督查組,采取固定人員、固定縣區的辦法,定期不定期進行多次督查。發改部門成立政府投資項目稽查組,製定稽查計劃,並配合國家、省上開展多次稽查,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服務效率顯著提高。共簡化、下放縣區審批項目164個。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對需要審批、上報的在5個和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下達投資計劃的即到即下,辦事效率明顯提高。

(三)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

城鎮建設明顯加快。堅持同步推進市區、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實施建設項目146個,完成投資36.8億元、增長2.5倍。

農村投資大幅增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小型水利29處、流域壩係41座,發展有效灌溉6000畝,解決不安全飲水20萬人,建成沼氣4.1萬戶、農村公路1378.3公裏,實施水電站等電力項目38個,改造農村危舊房3.26萬戶,新修梯田19.94萬畝。

定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災後重建進展順利。完成農村住房1.4萬戶、城鎮住房1戶,建成基層醫療機構27個、學校78所,累計完成投資6.9億元,占計劃的57%。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深入開展“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主題實踐活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1%,主要汙染物排放減少2.07%,治理水土流失366.27平方公裏。

(四)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民生改善,和諧社會建設順利推進。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穩步實施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啟動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財政管理體製、投資體製等其他改革有序推進。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製定考核獎勵辦法,招商引資總到位資金48.22億元,增長69.4%。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加大外貿企業扶持力度,以馬鈴薯為主的農產品出口368萬美元,實現進出口額1282萬美元,增長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