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建成承認自己所想不錯,韋挺這才接著道:“殿下的顧慮在臣看來……其實全無必要。”
“嗯?”李建成一挑眉,滿臉疑惑。
韋挺笑道:“沒錯,那一營兵馬有些可惜了,但現在,殿下首先要做的,不應該是為他們報仇,而是如何能挽回您在陛下眼中的印象。”
李建成蹙眉想了想,緩緩點頭。
一下子死了兩千人,固然是一件大事,可打仗哪能有不死人的?別兩千人,就算是兩萬人,也比不上皇帝對他的看法。
韋挺話一出口,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不由暗暗點頭。
沒錯,如今的情況就是這樣,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要再去多想,打下死點人算什麼,眼下最重要的,確如韋挺所言,隻要當今陛下仍然看重太子,其它的就都不重要。
實則韋挺有許多話沒出來,他不能,也不敢。
這一次大軍進剿洛陽,太子其實隻負重輜重,領兵大帥是秦王李世民,一千騎兵的調動,按軍規必須得有李世民允許才行。若是一般事,出動了人馬辦完也就辦了,諒李世民也不能什麼,誰讓他不是太子呢!
可是這次不同,一千騎兵都死光光了,若是死在戰陣上還好,可偏偏死於一道人之手……這事兒,就有些不太好了。
韋挺心裏很是感歎,對於秦王李世民,他心裏一直是非常警惕的。對所謂的名份已定之類的廢話,韋挺完全嗤之以鼻的,自古以來,被廢的太子排成排,都足夠建成一支型軍隊了,當初他們誰的名份沒定?
尋常家族之中都會有的嫡庶之爭,家主之爭,那高高在上的至尊皇位會沒人爭?
韋挺相信太子此時心裏也很糾結,按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找秦王,就算不請罪,也要些軟話,這件事很容易就過去了。
可是他太了解李建成了,李建成對別人或許會服軟、會賠罪,但對李世民卻絕不可能。
當然,若太子真想去找秦王負荊請罪,韋挺也會阻止。
太子可以錯,但認錯的對像,卻隻有皇帝。
事實上李建成自己也覺得尷尬,韋挺懂的道理他能不懂嗎?
按職責,他擅自調兵,出了這麼大的事後,他應該第一時間去找統帥請罪,可偏偏這次的統帥是李世民,是他二弟,他怎麼能去認錯?
若是換個外人武將擔任統帥,他一定會去認罪,就算丟臉,別人也會認為他是禮賢下士,虛懷若穀,不擺太子架子。
可對方是李世民……這就完全不同了。
太子跟皇子認錯?
傳出去,不但太子威信馬上就得降到冰點,秦王的威信反而會大大提高,甚至一舉超過太子,若有那趨炎附勢的人,恐怕還會提出廢太子之諫。
並不是太子就不能錯,人無完人,誰能無錯?
但身份使然,還是那句話,太子可以錯,但就算他錯了,也隻可以跟皇帝一個人認錯請罪。
這就是政治!
韋挺在心裏盤桓著這件事的影響,特別是皇帝得知此事後的態度,一時間倒沉默了下來。
他雖不話,但卻開了個頭,其他謀士都醒悟過來,紛紛開始諫言。
“依臣看,太子殿下此時應該馬上動身回京,麵聖請罪,求得陛下寬恕。”
“不然不然,現在消息必然已經傳回了長安,陛下必然震怒,就算殿下馬上動身回長安,也頂多被少罵幾句罷了。要想挽回影響,殿下最好是嚐試著接觸一下那個道士。
傳國璽那東西再寶貝,也要分在什麼人手裏,在一個道士手裏,純屬暴殄物,完全是一種浪費,要是他能獻出來,到時殿下獻給陛下,陛下必然大喜。到那時,區區千人騎兵的犧牲,陛下又豈會放在心上?”
“殿下,不如想辦法把那個道士收入麾下,以高官厚祿待之?若有這種奇人在手,完全堪比十萬大軍啊!”
謀臣們紛紛開始獻計獻策,剛才還靜悄悄的營帳裏,現在卻熱鬧得像個菜市場一樣。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現在來看,死了一個千人騎營是大的事,但若能從那道士手裏弄到傳國璽,再或者直接把他收入麾下,得失之間,反而是大賺也不定呢。
謀士們一個個都興奮起來,這是機會啊!
無論是傳國璽,還是那能驅馭冰水的道士,都是千金難買,千軍難換的寶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