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於“悟”與“妙悟”之外體會禪意
我總是感到有點不滿足。他們講“悟”或者“妙悟”,隻講了一種思維活動,好像是一個沒有賓語的不及物動詞。這似乎有點空,需要補充一下,才能顯得完整而切實。我覺得,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我們回答:第一,什麼叫“悟”?第二,“悟”到了什麼東西?
季老在研究佛教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問題,那就是“悟”與“妙悟”的問題。這兩個名詞以及相關解釋已經在季老研究佛學之前有所表述,但他總覺得有一些欠缺。於是,他就通過自己的努力,翻閱大量資料,一步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在對自己提出的什麼叫“悟”,和“悟”到了什麼的問題有了新的解釋後,又通過新材料給答案更深和更具新意的內涵。他的這一研究也得到了學術界普遍的認可。
縱觀季老麵對這一問題時表現出的鍥而不舍、永不滿足的精神,就不得不令我們學習和佩服。在季老眼中,一個看似已經有了答案的問題,並非表示沒有再繼續探索下去的可能。不管這個答案是別人給出的還是自己得來的,都不能滿足現有的一切。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做的夠好了,永遠不要覺得現在取得的成績已經是極致了,用更高層次的目標要求自己,才會取得更大的輝煌。
這種精神同樣適用於職場。在職場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了。他們習慣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在職場之中,沒有什麼比擁有不滿足“夠好的了”態度更能幫助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了,老板往往並不會因為他“想要成為將軍”而拒絕或冷淡他。隻有那些不求上進的下屬,才是令老板們最反感的。
張濤和王雷同時進入一家開發、銷售電子產品的公司。張濤是一所電子工業大學的畢業生,學曆是本科;王雷學的是貿易專業,學曆是專科。兩年後,王雷升為銷售部的主管經理,張濤卻仍然是一名普通員工。在元旦的宴席上,一位老員工小聲問身邊的總經理:“張濤是本科畢業,所學專業又與我們的產品吻合,你為什麼提拔了王雷而不提拔他?”總經理微微一笑:“雖然王雷的學曆沒有張濤高,但他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成功欲望。無論交給他什麼任務,他總是盡力完成得完美。”
一個總是以為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覺得隻要能保住現在的飯碗,即使工作和人生毫無意義也無所謂。這樣的人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敢挑戰自我、不敢接受新任務,隻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頭來卻是迎來了老板給自己發來的解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