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漢斯的生活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他簡直要絕望了。這一天,他敲開鎮長家的門,說明了自己的情況,鎮長從口袋裏拿出了200馬克,對漢斯說:“我相信你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些錢借給你,祝你好運。”
漢斯感激地看了鎮長一眼,第二天,他帶著錢去了遠方。數年後,他回來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富翁,他將從前欠親朋好友的錢逐一歸還,還去看了那個被他打傷的人。最後,他來到鎮長的家,恭恭敬敬地捧出兩萬馬克,對鎮長說:“我能有今日的成績,多虧了您的信任,請接受我這份感謝吧,有了您,我才有生活的勇氣。”
比起那些“一朝被蛇咬”的村民,村長顯然看得更開,他並不知道自己的信任換來的是什麼,也不能確定青年拿了錢,會去揮霍還是會去創業,他不想這些,隻是把信任當做一份禮物,送給了想要洗心革麵的青年。信任是有理由的,信任也可以是沒理由的,那是來自靈魂的寬容與慈悲,願意給所有人一個被信任的機會。
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去嚐試信任,即使你被騙過,被傷過,但如果不去感受,你就永遠沒有收獲的機會,你不知道你的信任,對有些人來說多麼重要;也不知道你疑惑的眼神,在在乎你的心中,會留下怎樣的傷痕,為什麼要抗拒信任呢?即使信任的結果不如你所想,但至少你努力了,你把機會給了別人,把寬容給了自己。
信任是種子,需要人們有意識地傳播。總有人說,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淡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為自己的“不信任”開脫,即使看到做好事的人,他們也會奉上一連串的“質疑”,其實,質疑他人的意義隻是顯擺他們的聰明而已。但真正聰明的人,不需要把每個人做的事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更看重的是人們做著什麼,帶來了什麼,而不去計較那後麵的更為複雜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為難和他的不得已。
在古代的中國,城市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隔著千山萬水,人們想要寄出一封信給遠方的人,需要通過古時候的郵遞員——信使。每個地方都有信使,他們拿著鄉親們托付給自己的信件和物品,走一程又一程,這既考驗他們的耐力,也考驗他們的品行。
有個老信使勞累了一輩子,現在,他躺在病床上,看著桌子上的油燈,他的嘴唇動著,似乎想說什麼,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職業的小信使,急得滿頭大汗,問道:“爹,你是還有放不下的事吧?你是想吃什麼嗎?你是擔心媽嗎?你是擔心我累著嗎?你還有什麼要交代嗎?”不論小信使問什麼,老信使都艱難地搖著頭。
這時,老信使的妻子走了進來,她說:“別問了,你爹放不下的事隻有一件,你快去裏屋看看你爸放人家信件的那個箱子,裏邊是不是還有沒送走的東西?”小信使急急忙忙地奔了進去,在箱子底下發現一塊用布包著的衣服,原來,這是一個月前有人托給老信使的,但他卻忘記送走,現在他要去世了,還一直惦記著這件事。
“爹,你放心,我會把這個東西按照地址送過去的。”小信使說。老人露出欣慰的神色,老人的妻子說:“你爹一生都是個有信用的人,從來沒有出過差錯,現在他終於能放心了,你也要記住,信使信使,守信最重要。”
小信使鄭重地點了點頭,老人終於放心地閉上雙眼。
懂得信任的人,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信譽,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誠信,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有信用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有人願意幫忙,因為知道他說到做到;沒有誠信的人,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讓人懷疑,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經過別人反複考慮才會合作,他覺得行路艱難,其實那些荊棘都是他自己種下的,並不是別人有意為難他。
誠信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個細小的行為,都投射著人們對誠信的看法。有些人口無遮攔,即使別人反複叮囑他的話,他也會毫不在乎地對別人講,這樣的大喇叭,誰也不會放心和他說說心裏話;有些人喜歡說空話,平日很熱情,你困難的時候他許諾幫忙,關鍵時刻不見蹤影……誠信體現在很多方麵,你未必能做好每一件事,但在誠信問題上,絕對不能馬虎,一旦牽扯,要做到言出必行,真的做不到,一定要鄭重向對方道歉。
除了誠信,信任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做人一定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夢想,也要相信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對自己的這一份信任,可以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顯得有底氣,足夠從容,即使麵對困難,也能拿出氣魄,不畏不懼。
信任是贈與生命最好的禮物,對他人,是一種尊重;對自己,是一種嗬護;對生活,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信任永遠能夠增加我們心靈的厚度,讓我們的心胸更為寬廣,以博大看待一切,容納一切。培養這種信任的感覺,都說歲月如歌,一定要為自己留幾個燦爛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