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許多偉大的經濟、政治、道德巨著就屬於這一類。

這樣的區分並不是絕對的。在一本書中,同時可以找到原理與規 則。重點在特別強調其中哪一項。要將這兩種類型區分出來並不困

難。不管是在什麼領域中,談規則的書都可以立刻認出來是實用性的。

一本談實用原理的書,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理論性的書。從某個程度來說,的確沒錯。它所討論的是一種特殊狀況中的理論。無論如何,你還是看得出來它是實用性的書。它要處理的那些問題的本質會露底。這樣的書所談的總是人類行為領域中,怎樣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

在閱讀一本以規則為主的書時,要找尋的主旨當然是那些規則。

闡述這些規則通常是用命令句,而不是敘述句。那是一種命令。譬如說:“及時一針,勝過事後九針。”這樣的規則也可以改為敘述式的說法:“如果你及時補上一針,就省下後來要補的九針。”兩個句子都是在提示

爭取時間的價值,命令式的語句比較強烈,但卻不見得就比較容易記住。

無論是敘述句或命令句,你總是能認出一個規則來,因為它在建議你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一定會有收獲。因此,要你與作者達成共識的那條命令式的閱讀規則,也可以改成建議式的說法:“成功的閱讀牽涉到讀者與作者達成共識。”“成功”這兩個字就說明了一切,意味著這種閱讀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這類實用書的論述都是在向你表示:它們所說的規則都是確切可

行的。作者可能會用原理來說明這些規則的可信度,或是告訴你一些實例,證明這些規則是可行的。看看這兩種論述,訴諸原理的論述通常比較沒有說服力,但卻有一個好處。比起舉實例的方法,訴諸原理的論述比較能將規則的理由說明得清楚一些。

在另一種實用性書中,主要談的是規則背後的原理。當然,其中的主旨與論述看起來就跟純理論性的書一模一樣。其中的主旨是在說明某件事的狀態,而論述就是在強調真的是如此。

但是閱讀這樣的一本書,與閱讀純理論的書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要解決的問題終究是實用的問題—行動的問題,人類在什麼狀態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的問題—所以當聰明的讀者看到“實用原理”這樣的書時,總是能讀出言外之意。他可能會看出那些雖然沒有明說,但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來的規則。他還會更進一步,找出這些規則應該如何實際應用。

除非這樣閱讀,否則一本實用的書便沒有被實用地閱讀。無法讓一本實用的書被實用地閱讀,就是失敗的閱讀。你其實並不了解這本書,當然也不可能正確地評論這本書了。如果在原理中能找到可以理解的規則,那麼也就可以在由原理引導出來的規則或建議的行動中,找到實用原理的意義。

這些是你要了解任何一種實用性書籍,或是在作某種批評時的最高原則。在純理論性的書中,相同或反對的意見是與書中所談的真理有關。但是現實的真理與理論的真理不同。行為規則要談得上是真理,有兩種情況:一是真的有效;二是這樣做能帶引你到正確的結果,達到你的期望。

假設作者認為你應該尋求的正確結果,你並不以為然,那麼就算他的建議聽起來很完整,由於那個目標的緣故,你可能還是不會同意他的觀點。你會因此而判斷他的書到底實不實用。如果你不認同仔細、頭腦清楚地閱讀是件值得做的事情,那麼縱使本書的規則真的有效,這本書對你來說還是沒什麼實用性。

注意這段話的意義。在評斷一本理論性的書時,讀者必須觀察他自己與作者之間的原理與假設的一致性或差異性。在評斷一本實用性的書時,所有的事都與結果及目標有關。如果你不能分享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