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本百科全書會讓這種徒勞無益的爭吵變得毫無必要,因為百科全書中所記載的全是事實。理想上,除了事實外,百科全書裏應該沒有別的東西。最後,雖然不同的字典對文字的說明有同樣的看法,但是百科全書對事實的說明卻不盡相同。因此,如果你真的對某個主題很感興趣,而且要靠著百科全書的說明來理解的話,不要隻看一本百科全書,要看一種以上的百科全書,選擇在不同的時間被寫過很多次的解釋。
我們寫過幾個要點,提供給使用字典的讀者。在百科全書的例子中,與事實相關的要點是相同的。因為字典是關於文字的,而百科全書是關於事實的。
(1)事實是一種說法(proposition)說明一個事實時,會用一組文字來表達。如“亞伯拉罕·林肯出生於1809年2月12日。”或“金的原子序是79。”事實不像文字那樣是物質的,但事實仍然需要解釋。為了全盤地了解知識,你必須知道事實的意義—這個意義又如何影響到你在找尋的真理。如果你知道的隻是事實本身,表示你了解的並不多。
(2)事實是一種“真實”的說法("True" proposition)事實不是觀點。當有人說:“事實上……”的時候,表示他在說的是一般人同意的事。他不是說,也不該說,以他個人或少數人的觀察,得來的事實是如此這般。百科全書的調性與風格,就在於這種事實的特質。一本百科全書如果包含了編者未經證實的觀點,就是不誠實的做法。雖然一本百科全書也可能報導觀點(譬如說某些人持這樣的主張,另一些人則又是另一種主張),但卻一定要清楚標明出來。由於百科全書必須隻報導事實,不摻雜觀點(除了上述的方法),因而也限製了記載的範圍。它不能處理一些未達成共識的主題—譬如像道德的問題。如果真的要處理這些問題,隻能列舉人們各種不同的說法。
(3)事實是真相的反映—事實可能是(1)一個資訊;(2)不受懷疑的推論。不管是哪一種,都代表著事情的真相。(林肯的生日是一個資訊。金原子的序號是一個合理的推論。)因此,事實如果隻是對真相提出一點揣測,那就稱不上是觀念或概念,以及理論。同樣地,對真相的解釋(或部分解釋),除非眾所公認是正確的,否則就不能算是事實。
在最後一點上,有一個例外。如果新理論與某個主題、個人或學派有關時,即使這個理論不再正確,或是尚未全部證實,百科全書仍然可以完全或部分報導。譬如我們不再相信亞裏士多德對天體的觀察是真確的,但是在亞裏士多德的理論部分我們還是可以將它記錄下來。
(4)事實是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俗成—我們說事實會改變。我們的意思是,某個時代的事實,到了另一個時代卻不是事實了。但既然事實代表“真實”,當然是不會變的。因為真實,嚴格來說是不會變的,事實也不會變。不過所有我們認為是真實的主旨,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我們一定要承認的是,任何我們認為是真實的主旨,都可能被更有包容力、或更正確的觀察與調查證明是錯的。與科學有關的事實更是如此。
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文化的影響。譬如一個原子能科學家在腦中所設定的真實是十分複雜的,因此對他來說,某些特定的事實就跟在原始人腦中所想像與接受的不同了。這並不是說科學家與原始人對任何事實都無法取得共鳴,譬如說他們都會同意,二加二等於四,物質的整體大於部分。但是原始人可能不同意科學家所認為的原子核微粒的事實,科學家可能也不同意原始人所說的法術儀式的事實。(這是很難寫的一段,因為我們文化背景的影響,我們會想同意科學家的說法,而很想在原始人認為的事實這兩個字上加引號。這就是真正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