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記住前麵有關事實的敘述,一本好的百科全書會回答你有關事實的所有問題。將百科全書當作是輔助閱讀的藝術,也就是能對事實提出適當問題的藝術。就跟字典一樣,我們隻是幫你提出問題來,百科全書會提供答案的。
還要記得一點,百科全書不是追求知識最理想的途徑。你可能會從其中條理分明的知識中,獲得啟發,但就算是在最重要的問題上,百科全書的啟發性也是有限的。理解需要很多相關條件,在百科全書中卻找不到這樣的東西。
百科全書有兩個明顯的缺失。照理說,百科全書是不記載論點的。除非這個論點已經被廣泛接受了,或已成為曆史性的趣味話題。因此,在百科全書中,主要缺少的是說理的寫法。此外,百科全書雖然記載了有關詩集與詩人的事實,但是其中卻不包含詩與想像的文學作品。因為想像與理性都是追求理解必要的條件,因此在求知的過程中,百科全書無法讓人完全滿意,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在任何藝術或實務的領域中,有些規則太通用這一點是很令人掃興的。越通用的規則就越少,這算是一個好處。而越通用的規則,也越容易理解—容易學會與使用這些規則。但是,說實在的,當你置身錯綜複雜的實際情況,想要援用一些規則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越通用的規則離題越遠。
我們前麵談過分析閱讀的規則,一般來說是適用於論說性的作品—也就是說任何一種傳達知識的書。但是你不能隻用一般通用的方法來讀任何一本書。你可能讀這本書那本書,或是任何一種特殊主題的書,可能是曆史、數學、政治論文或科學研究,或是哲學及神學理論,因此,在運用以下這些規則時,你一定要有彈性,並能隨時調整。幸運的是,當你開始運用這些規則時,你會慢慢感覺到這些規則是如何在不同的讀物上發揮作用。
要特別提醒的是,在第十一章結尾時所說明的十五個閱讀規則並不適用於閱讀小說或詩集。一本虛構作品的綱要架構,與論說性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小說、戲劇與詩並不是照著共識、主旨、論述來發展的。換句話說,這些作品的基本內容沒有邏輯可言,要評論這些作品也要有不同的前提才行。然而,如果你認為閱讀富有想像力的作品毫無規則可言,那也是錯的。事實上,下一章我們會討論到閱讀那種作品的另一套應用規則。那些規則一方麵本身就很有效,另一方麵如果能檢驗這些規則和閱讀論說性作品規則的不同之處,還可以幫助你對閱讀論說性作品的規則多一層認識。
你用不著擔心又要學一整套十五個或更多的閱讀小說與詩的規則。你會很容易了解到這兩種規則之間的關聯性。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一再強調的事實,你在閱讀時一定要能提出問題來,尤其是四個最特殊的問題,不論在閱讀什麼樣的書時都要能提出來。這四個問題與任何一本書都有關,不論是虛構或非虛構,不論是詩、曆史、科學或哲學。我們已經知道閱讀論說性作品的規則如何互相連貫,又是如何從這四個問題中發展出來的。同樣的,閱讀富有想像力作品的規則也是來自這四個問題,隻不過這兩類作品的題材不同,會造成規則上的部分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