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意▲
有些作者會幫助你這麼做。他們會在這些字句底下劃線。他們不是告訴你說這些是重點,就是用不同的印刷字體將主要的句子凸顯出來。當然,如果你閱讀時昏昏沉沉的,這些都幫不上忙了。我們碰到過許多讀者或學生,根本不注意這些已經弄得非常清楚的記號。他們隻是一路讀下去,而不肯停下來仔細地觀察這些重要的句子。
有少數的書會將主旨寫在前麵,用很明顯的位置來加以說明。歐幾裏得就給了我們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他不隻一開始就說明他的定義,假設及原理—他的基本主旨—同時還將每個主旨都加以證明。你可能並不了解他的每一種說法,也可能不同意他所有的論點,但你卻不能不注意到這些重要的句子,或是證明他論述的一連串句子。
聖托馬斯·阿奎那寫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解說重要句子的方式也是將這些重點特別凸顯出來。他用的方式是提出問題。在每一個段落的開始會先提出問題來。這些問題都暗示著阿奎那想要辯解的答案,且包括了完全相對立的說法。阿奎那想要為自己的想法辯護時,會用“我的回答”這樣的句子標明出來。在這樣的書—既說明理由,又說出結論的書中,沒有理由說看不到重要的句子。但是對一些把任何內容都同等重視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書還是一團迷霧。他們在閱讀時不管是快或慢,都以同樣的速度閱讀全書。而這通常也意味著所有的內容都不太重要。
除了這些特別標明重點、提醒讀者注意哪些地方很需要詮釋的書之外,找出重要的句子其實是讀者要替自己做的工作。他可以做的事有好幾件。我們已經提過其中一件了。如果他發現在閱讀時,有的一讀便懂,有的卻難以理解,他就可以認定這個句子是含有主要的意義了。或許你開始了解了,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另一個找出關鍵句的線索是,找出組成關鍵句的文字來。如果你已經將重要的字圈出來了,它一定會引導你看到值得注意的句子。因此在詮釋閱讀法中,第一個步驟是為第二個步驟作準備的。反之亦然。很可能你是因為對某些句子感到困惑,而將一些字作上記號的。事實上,雖然我們在說明這些規則時都固定了前後的順序,但你卻不一定要依照這個順序來閱讀。詞義組成了主旨,主旨中又包含了詞彙。如果你知道這個字要表達的意思,你就能抓住這句話中的主旨了。如果你了解了一句話要說明的主旨,你也就是掌握了其中詞義的意思。
接下來的是更進一步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線索。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書最主要的論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結論。因此,如果你能依照順序找出這些前後相關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終的順序,你可能就已經找到那些重要的關鍵句子了。
我們所說的順序,要有始有終。任何一種論述的表達,都需要花點時間。你可以一口氣說完一句話,但你要表達一段論述的時候卻總要有些停頓。你要先說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