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知人知麵不知心,有些人在你身邊生活了好多年,你也沒覺察到任何陰謀詭計的蛛絲馬跡。所以,你時刻都要穿好“防彈衣”,而且不要總是聽某個人的話,這樣才能或多或少地減少一些損失。如果你發自肺腑地討厭小人,那麼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中千萬別沾染任何小人的痕跡,否則,你想重新做人都很難。因為一個人如果在別人的印象中是小人,他基本上就已經走出了主流的行列,因為跟他不值得交往,誰也別上小人的當,他能把你賣了,你還替他數錢。
所有的小人都研究人們的心理。舉一個例子來說,推銷是一門藝術。“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商家若不自我推銷,怎會贏得更多的顧客?而且這裏也確有學問,推銷者想在贏利的同時達到商品的宣傳效應,必須諳熟對方的購買心理。可是,這事讓小人操作起來就不一樣,他有辦法讓你不得不買他的東西。於是,這藝術就顯得有些走樣兒。
王先生曾經偶遇過一例:一個穿著整潔的北方小夥兒登門推銷一種微型按摩器。因其幾次聲稱“免費贈送”,王先生不想傷害人家的熱忱,就打開了門,推銷員詳細介紹商品並懇請幫他“宣傳”。在推銷員的誠摯目光中,王先生隻有同意“試用”他的商品,此時,推銷者亮出了底牌:“先生,十元錢方便嗎?”王先生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遭遇了小人,“對不起,不方便!”明明說好免費贈送的,怎麼不講信用?其實,他們的心裏最明白,在推銷之前,已經對推銷場景做過幾十次的設想了,非讓對方乖乖掏腰包不可。你看,淳樸的老百姓一天天地上小人的當,是多麼的容易!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防範小人,首先要從修煉自己做起。“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隻有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弱點,並且時時注意製約自己,改進它,小人才無可乘之機,才會失去生存繁衍的機會和條件,我們才會避免使自己墮落成小人。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在巡行天下的路上得了病,自覺將不久於人世,於是讓趙高代為起草遺囑給遠在塞外禦敵的公子扶蘇,意欲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遺囑已成,尚未傳送出去,秦始皇就死掉了。丞相李斯擔心皇帝死在路上,諸公子鬧事,天下徒生大亂,便嚴密封鎖消息,秘不發喪。因此,眾人中隻有胡亥、趙高及受寵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
秦始皇在世時,曾格外尊崇蒙恬、蒙毅兩兄弟。蒙恬與扶蘇交好,共戍邊關;蒙毅也是忠心耿耿,並依法治過趙高的罪。因此,趙高對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機挾隙報複。
秦始皇一死,趙高認為時機已到,便與胡亥一起密謀,準備假借皇帝的命令,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趙高知道此事重大,不拉上李斯,難以成功,於是就去找李斯。
為了保全相位,李斯倒向了胡亥一邊。他與趙高一起合謀,偽造秦始皇給丞相的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並篡改秦始皇給長子扶蘇的信,斥責扶蘇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屢次上書誹謗皇上;蒙恬失職,不能及時規勸扶蘇改邪歸正,二人一並賜死。
忠厚老實的扶蘇聞言便自殺了。這樣,胡亥如願以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即秦二世。趙高由於政變有功,由管理宮中車馬的中車府令升為郎中令,全權掌管宮中警衛,成為最高決策者的一員,深受胡亥寵幸,並逐漸掌握了朝廷內外的大權。而李斯則僅保住了他的丞相職位。
趙高乃一地道的小人,他依仗胡亥,為所欲為,幹盡了壞事。但同時他又忌憚李斯的諫言,便設計除掉了這個掌握自己把柄的人。
李斯就因沒有防範好自己,才令小人有了可乘之機,結果害人又害己,自己也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那麼,李斯當初為什麼會順從趙高參與大逆不道的事情呢?我們分析,李斯至少有三個弱點被利用了。
第一,李斯希望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願意別人將自己的丞相職位取而代之。
第二,李斯對比自己更受公子扶蘇歡迎的蒙恬懷有敵意,把對方看做自己潛在的對手。
第三,李斯短視,隻為眼前利益所動,沒想到自己作為知情人並且是別人獨攬朝綱之路上的“絆腳石”,遲早要受到算計。
有這麼多的弱點可以被人利用,李斯的失足也就是理所當然的。